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中醫治療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糖尿病也日益增多,由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成為目前臨床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我院中醫眼科開展以「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為主的「三降療法」治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引起國內同行的高度重視和廣大患者的歡迎。如何長期持續的控制血糖、降低血壓、提高視力,改善全身及眼底情況,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是我們中醫眼科研究的課題。經過多年的反覆實踐,我們摸索出一整套治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規律和經驗,並在臨床治療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什麼是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是以糖代謝紊亂為主的全身常見病,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的嚴重併發症之一。本病屬於中醫眼科稱為「視瞻昏渺」、「暴盲」的範疇,現代中醫眼科學亦有人稱之為「消渴目病」。

(2)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病機?

多由於陰虛燥熱、氣陰兩虛、胃熱內盛和腎氣虛衰所致。現代醫學認為: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為視網膜微循環對新陳代謝、內分泌、血液學損害的反映,表現為微循環結構及功能上的紊亂,既毛細血管壁內周細胞消失、毛細血管前動脈-靜脈短路、內皮細胞增生、基底膜增厚、毛細血管床缺血、新生血管形成,在此基礎上出現各種的眼底改變。

糖尿病病理變化是引起視網膜病變的主要因素,病程越長,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也越高。此外,與糖尿病的控制情況亦有一定關係。至於患者性別、發病年齡與糖尿病的類型則無太大的影響。

(3)如何診斷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首先要有糖尿病病史。自覺症狀:早期一般無視覺的異常,眼底損害達到一定程度之時,視力才逐漸的損害,或視力驟降。全身可以伴有多食善飢、多飲、多尿、消瘦、乏力等症。

眼部檢查體徵: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臨床上分為單純性和增殖性,眼底主要表現為視網膜微血管瘤、出血、滲出、靜脈改變、新生血管及增殖性病變。微血管瘤呈針帽大,圓形暗紅色小點,多集中在後極部,數目較多,數月或數年不退。出血多在視網膜的深層或中層,呈圓形或不規則形,多分佈在後極部,如出血量大,可突破內界膜而進入玻璃體。滲出物常出現於視網膜後極部,有邊界清楚的黃白色蠟樣滲出小點,可數個或數10個呈簇狀堆積或融合成片,名曰硬性滲出,而是神經纖維侷限性缺血壞死的表現。靜脈改變主要為靜脈紆曲、擴張。新生血管多見於視盤部及其附近,呈束狀或網狀,亦可伴有透明狀膜而伸入玻璃體。新生血管破裂可以發生大出血,隨後形成增殖性病變,最後多並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或視網膜脫離而失明。1984年我國眼底病研究組制定了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分期標準。

(4)中醫藥治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特點?

介紹名醫的經驗在治療上北京名醫王教授的處方:(黃芪、川芎、生地、熟地、川牛膝、蒼朮)。大便溏稀者,重用蒼朮,氣虛者重用黃芪。

我們中醫眼科的辨證論治分型為:(需要醫生指導用藥)

1)陰虛燥熱型:見有口渴多飲,消谷善飢,舌質紅,苔微黃,脈細數。治法:滋陰潤燥。方用玉女煎(熟地、麥門冬、生石膏、知母、川牛膝)。

2)氣陰兩虛型:見有口乾咽燥,煩渴尿頻,倦怠乏力,舌紅苔白少津,脈細數無力,治法:滋陰益氣。方用:二冬湯(黨參、甘草、天冬、麥冬、花粉、知母、黃芩)。

3)胃熱內盛型:見有怕熱喜冷,消谷善飢,煩渴多飲,體瘦便秘,尿多且黃,舌質紅,苔黃,脈數。治法:清胃通腑。方用:白虎承氣湯(石膏、大黃、甘草、知母、玄明粉、陳倉米)。

4)腎氣虛衰型:頭暈耳鳴,腰膝痠軟,體倦乏力,尿頻量多,大便乾燥,舌質紅,治法:補腎益氣。方用:腎氣丸(附子、肉桂、熟地黃、山萸肉、干山藥、澤瀉、丹皮、茯苓)。

此外,中成藥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方法:和血明目片,1次5片,1日3次。止血祛瘀明目片,1次5片,1日3次。三七片,1次3片,1日3次。致康膠囊,1次3粒,1日3次。雲南白藥,1日3次,1次2克。消渴丸:1次8粒,1日3次。降糖膠囊:1次3粒,1日3次。玉泉丸,1次9克,1日3次。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