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數字顯示,香港每4 名女性之中,便有1 出現經痛,問題相當普遍。中醫認為經痛成因主要跟氣血虛弱和瘀滯有關,但若女士們能掌握穴位按壓,並配合適當食療,可輕鬆擺脫經痛之苦。所謂經痛,就是指女性每月來經前或來經時,腹部所出現的疼痛或脹痛。經痛程度因人而異,有些女性只會出現輕微脹痛不適,但亦有些患者痛得頭暈作嘔、四肢無力,苦不堪言。
事實上,經痛在某程度上可反映個人體質出現毛病。家健中醫針灸骨科醫療中心主任醫師黃梅芳表示,中醫認為造成經痛的主要原因為氣血虛弱或氣血瘀滯,兩種情況而分出虛實兩證。「虛證患者多數由於肝腎虛弱,血氣不足以滋養子宮而出現子宮虛弱,即中醫學所說的『不盈則痛』;又或因體內腎陽不足,未能溫暖子宮,容易出現虛寒。」此種經痛一般不太嚴重,表徵以小腹隱痛為主,喜揉按,熱敷時會感到痛楚稍有紓緩。經血量少,色淡質清,行經時疲勞嗜睡、頭暈目眩及腰腿痠軟。」虛證的患者通常臉色較青白,亦會經常感到手足冰凍,因為行經時氣血流失,症狀往往會更加嚴重。
另一種實證所出現的經痛,黃醫師解釋:「是由於氣血運行不順所致,此即所謂『不通則痛』。造成氣滯血瘀的實證經痛主要原因有:情緒壓力所導致的肝氣鬱結,或胞宮感受濕熱之邪而形成子宮濕熱阻滯。此型經痛一般表現劇痛,不喜按壓,伴有胸脅或乳房脹痛、煩躁失眠或白帶、月經不正常。」
黃醫師表示,中醫多以針灸配合服藥治療經痛。不過,若經痛情況未算嚴重,只是來經期間稍有不適的話,可自行按壓穴位,以紓緩及預防經痛。「通過按壓穴位能打通經絡,使血氣運行暢順,一方面能幫助子宮收縮,同時亦能把血液帶到子宮,改善子宮內的養份,從而減輕痛楚。」她續說:「一般人較容易自行找出的緩經痛穴位有3 個,分別是合谷、血海及三陰交。於來經前1 星期開始,經常以手指打圈點壓穴位,每日可按5 至10 分鐘,最好按至有痠痛感,便可起防治經痛之效。」
除了自行按壓穴位,以紓緩經痛外,黃醫師提醒,來經時忌吃生冷食物。她表示:「現代女性經常進食生冷食物或飲料,這往往會令經痛更為嚴重。從中醫角度,生冷食物會導致腎陽虛,引致宮寒,使子宮及下腹血流不暢,子宮肌肉便會出現缺血痙攣而引起疼痛。同時亦會進一步引起月經後期血塊不能按時排出子宮,造成血瘀狀態,使白帶增多,陰道內酸鹼平衡失調,從而容易引發陰道炎、盆腔炎等,嚴重者甚至會影響生育。」
從中醫角度,經痛可分為多種證型,除了按壓對應的穴位,可紓緩痛楚外,黃醫師亦推介了幾款針對不同證型經痛的食療,讓大家參考。
1.益母草煮雞蛋
材料:益母草30 克、雞蛋兩隻。
做法:把材料加水同煮,待蛋熟後再煮片刻,即可服用。
功效:幫助子宮收縮和放鬆,適合氣滯血瘀型服用。患者一般經量較少,排血不暢。燥熱體質者,則不宜飲用。
2.烏雞燉當歸北芪
材料:北芪30 克、當歸10 克、烏雞1 隻、紅棗數枚。
做法:把各材料放入煲內,煲2 至3 小時,即可飲用。
功效:此食療可調補氣血,適合臉青唇白,經常手腳冰冷的氣虛血弱型女士們服用。
3.生薑紅糖水
材料:生薑15 克、紅糖適量。
做法:以開水沖泡,當茶飲用。
功效:此糖水適合子宮虛寒型的女士們飲用,每星期喝2 至3 次,可起補血驅寒之效。
4.玫瑰花山渣茶
材料:玫瑰花、杞子、山渣各少量。
做法:以開水沖泡,當茶飲用。
功效:此保健茶有紓解壓力之效,適合燥熱、肝氣鬱結、工作壓力大而引致經痛者飲用。
採用食療前,宜先了解自己體質或證型,以免效果弄巧反拙。
按穴減經痛
合谷穴:於手掌第2 掌骨的位置。
三陰交:位於小腿內側,足踝往上3 吋的位置。
血海穴:位於大腿內側、膝蓋骨上方約3 吋。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