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濕滯」的腸胃炎

前段時間腸胃炎個案急增,因此而就診的人次大幅上升。患有腸胃炎的患者一般表現可以包括泄瀉、腹痛、嘔吐,甚至發熱、抽搐等。在中醫的角度,患者染上腸胃炎可以分表裏寒熱虛實,不過主要的致病機理還是離不開「濕邪」。

入秋時分易有濕邪

很多人看中醫以後都被告知體內有「濕」,究竟甚麼是濕?濕邪是中醫理論中解釋疾病發生、發展、變化過程的其中一種。患者受了濕邪可以有以下的表現,包括頭身困重、神疲乏力、不欲飲食、大便稀溏、其至小便不暢等。聰明的古人又留意到天氣與人體的關係,發現了疾病的規律。

古人根據該年二十四節氣氣候的正常規律,加之氣候的異常變化,總結出該年該月會發生的疾病。例如現在是入秋的時分,古人就發現了這個時候正是「風濕交爭,風化為雨」的時候,所以就記載了本年此時會容易因濕邪而損傷脾胃,造成腸胃炎一類的症狀。

其實古人可以預測疾病並不是有甚麼特異功能,只是根據簡單而又嚴謹的辨證思維即可。那麼,究竟中醫師又是如何利濕,以擺平人體內這場「濕滯」的騷動?「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點中了治濕的大法,正是通過利小便而達至利濕的效果。

不過,要提醒大家不要看見泄瀉、腹痛、嘔吐的情況就立刻聯想到濕邪作祟,畢竟濕邪只是導致以上症狀的其中之一種致病機理。遇上這些泄瀉、腹痛等腸胃炎症狀,尤其是泄瀉,嘔吐次數增多的患者,還是需要找中醫師進行嚴格的辨證為妥。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