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拆解糖尿七大疑團

上兩周,我們介紹了糖尿病飲食要注意的問題,以及糖尿病患者在生活及治療上的十項宜忌。今期我們解答一些日常生活遇到有關糖尿病的種種疑問。

1.吃得甜的食物多會患上糖尿病?

糖尿病的產生原因有多種,包括遺傳因素、年長、過重或肥胖、少運動及過量進食等,跟多吃甜品及高糖飲品沒有直接關係。但吃得甜的食物多,過量的醣質會容易導致肥胖症。肥胖會促使身體對胰島素產生抗拒,影響其功能發揮,可增加患上糖尿病的機會。

2.每天應在哪些時間測試血糖?

視乎病者的病情及目的而決定,例如病情穩定者,只須每星期抽驗數次,檢驗時間可以在餐前或餐後兩小時。但如果病情不穩,血糖控制不理想,就須增加檢驗次數。理想檢驗時間在每餐前及餐後兩小時、睡前、運動前後及感到不適時,也應自我測試血糖,這樣不但可以進一步了解自己的飲食、運動、藥物是否配合得好,亦可提供醫生作參考調校藥量。在計劃測試血糖的時候,可與醫護人員商討。

3.血糖水平愈低愈好嗎?

正常的空腹血糖水平為4 至6 度、餐後為6至8 度。如血糖值低過4度時,當血糖值下降接近或低過4度時,病人會感到不適,出現低血糖徵狀包括:冒汗、手震、心跳加速、頭暈目眩、全身無力、脾氣暴躁,嚴重者會導致神智不清、昏迷不醒。所以病者須要維持血糖於正常水平。

4.服藥或打針會否令血糖過低?

如藥物份量過多、進食餐過少或缺乏、或運動量大增,都有機會導致血糖過低的現象。傳統的降血糖藥磺胺尿素劑(sulphonylurea)及胰島素(insulin)較雙胍類(metformin)及新一代的藥物二肽基肽酶抑制劑(DPP4-I)容易引起血糖低的現象。所以正服用降血糖藥及使用胰島素針藥的病者,必須按醫生的指示在指定的時間用藥,藥物份量要準確無誤,並且配合飲食及運動。

5.要打針治療,是代表我的糖尿病情很嚴重了嗎?

醫生會根據個別的情況為病人作出不同的治療方案,所以用哪種治療,視乎病情需要。而糖尿病現今的治療方法較十多年前進取,而治療的目標是在發病初期能夠達致理想的血糖控制,減少日後出現併發症的風險。雖然一般會以較簡易方便的口服藥物開始,但若血糖在合理時間內仍未下降至理想水平,醫生會建議患者注射胰島素,這並不表示病情嚴重。相反,不少患者因擔心注射胰島素程序繁複,害怕打針引起痛楚等心理的顧慮和其他的謬誤,因而遲遲不肯接受建議,延誤治療,最終反令嚴重併發症出現的風險大大提升。

6.糖尿病患者要戒吃哪些食物?

糖尿病患者沒有完全不能吃(必戒)的食物,最重要是學懂如何選擇優質食物及有限量地進食。例如高糖、高脂、高鹽及高卡路里食物應盡量少選為佳,以免影響血壓、血脂及膽固醇水平,使身體出現過重或肥胖加重病情。健康飲食原則為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營養素;如烹調方法能做到少鹽、少糖、少油最為理想。

7.為什麼「糖尿病患者的傷口較難復原」?

原因有數個:(1)當糖尿病患者血糖出現高水平的時候,會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細胞內水分滲出及脫水,影響細胞功能。(2)高血糖可減低白血球消滅細菌的能力、降低紅血球輸氧量,影響組織的癒合。(3)如血糖持續升高,更會促使葡萄糖氧化物沉積在組織內,使血管硬化,引起微血管及大血管病變,損害血管和神經,減少養分供應,最終影響傷口復原的能力。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