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資訊分享] 克服不良飲食習慣

過分烹調會破壞食物本身的營養

    步入中年的曹建民,雖然身材略微發福,但精神健碩,思維敏捷。作為北京體育大學運動人體科學學院的副教授,他多年耕耘在運動營養學領域,在校代課之餘,多次指導運動員的營養膳食。

    在運動員張健橫渡渤海海峽、英吉利海峽和長白山天池期間,曹建民擔任專職營養師,負責張健訓練中運動負荷監控、身體機能監測和營養補充安排,制定並實施橫渡時的營養補充方案。為此,曹建民被國家體育總局記大功一次。

    喜歡葉類菜

    曹建民有一條貫穿始終的膳食原則:盡量避免攝入油脂類食品。「隨著年齡增長,活動量相對減少了,油脂類很難消化,容易累積,所以只能嚴格控制。」

    早晨7點到7點半,是曹建民一家人的早餐時間。煮雞蛋搭配饅頭或麵包,蛋黃的膽固醇含量太高,活潑好動的孩子很需要,而曹建民一般不吃。有時主食是炒米飯,但放油很少,熱鍋裡翻幾下也就夠了。

    早餐的主食會變,但飲品通常都是一杯鮮豆漿。清晨,為一家人親自搾出高濃度的鮮豆漿,是曹建民的樂趣所在。「豆漿只有衛生標準,沒有質量標準,自己搾的濃度要比外面買的高很多。」

    豆漿偶爾會被牛奶代替,但頻率很低。「牛奶最好喝脫脂的,但這類牛奶一般比較貴。不脫脂的牛奶,動物油脂含量高。豆漿就很好,含油不多,而且都是不飽和的植物油。另外,我很喜歡豆漿的味道。」在曹建民這裡,牛奶PK不過豆漿。

    中午12點到12點半,曹建民進入午餐時間。因為女兒不在家吃午飯,他和愛人的午餐會簡單些。即使簡單,他的午餐也不交給學校食堂,而是回家爆炒一個蔬菜。

    「學校食堂面對的是數千學生,只能採取大鍋燉菜的形式。這種過分的烹調,也破壞了食物本身的營養。比如東北亂燉,把蔬菜中的維生素基本都破壞得差不多了,本以為吃了那麼多種菜會補很多種營養,其實全沒補上。」曹建民告訴《新世紀週刊》,「蔬菜中豆角除外,它含有的一些毒素必須要在高溫下才能去除,需要長時間燉。」

    回家吃飯的另一個原因是飯後的午睡。爆炒蔬菜可以少破壞營養素,而且簡單省時,這樣讓曹建民有了午睡的條件和習慣。

    晚上,女兒放學回家,晚餐豐富很多,其中一道生拌菜是必不可少的。「蔬菜盡量生吃,不能生吃的才炒,這樣能夠保證維生素的攝入。蔬菜很吸油,炒時要少放油,否則會吃進大量油脂。」

    生拌菜中,曹建民很喜歡葉類蔬菜。這是因為植物的葉是進行光合作用的部位,營養素的含量更高。運動員的營養配餐中,一天至少一斤蔬菜。而且裡面有50%是葉菜類。「很多家庭不吃芹菜葉,但我們吃。」曹建民說。

    晚餐中肉類和蛋白質的攝入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曹建民會對不同肉品做出區分選擇。他盡量避免豬肉,因為豬是雜食動物,什麼都吃,瘦肉精的檢出率相對較高,牛羊肉好些。魚肉也是曹建民的常用食品,一周保持三到四次的頻率。「魚類蛋白主要由不飽和脂肪酸構成,這正是人體所需要的。但水煮魚我不吃,太油了。」

    飯後半小時後,曹建民會和家人一起吃水果。「吃水果的時機很重要,不要飯後馬上就吃,不然水果中的植酸會影響飯菜中營養素的吸收。現在很多人喜歡吃飯後的水果拼盤,其實是不科學的。飯後半小時以後,胃已基本排空,這時吃水果才好。」

    飲食誤區

    在曹建民看來,運動員的食譜並不像大家想的多麼與眾不同,他們和大眾所需的營養結構是相同的。質上沒有太大差別,只是量上不同。但在飲食習慣上,運動員必須一步到位,嚴格遵守營養師的食譜。而作為營養師的曹建民,則沒有必要和運動員一樣。「普通人的飲食習慣具有很強的慣性,很難一下糾正過來,除非碰到危及生命的情況。我的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雖然也在克服,但有時還是會由著性子吃。」

    在他的理論中,雞肉是不應該多吃的。因為市場上的雞肉絕大部分是激素飼料催出來的,兩三個月的時間就能上市,這和家裡飼養的土雞沒法比。但因為妻子愛吃雞的胸脯肉,他也就跟著一起吃了。

    即使偶爾放鬆,但有幾樣東西是曹建民堅決避免的。

    曹建民不吃麥當勞、肯德基等洋快餐,在他的影響下,女兒也遠離了洋快餐。「洋快餐主要以油炸食品吸引人,是能夠滿足人的味覺。但油炸破壞了食品的營養,導致了食品的高熱量和低營養,不宜進食。」

    因為討厭油炸,曹建民也不吃油條和麻辣燙。「反覆沸騰的油,特別是動物油,容易產生含亞硝酸的物質,最好不吃。我們家炸過東西的油,一般會馬上炒菜用掉,不會再次油炸了。」

    動物的內臟因為油脂含量高,曹建民也很少吃。年輕那會兒愛點的溜肥腸,現在戒了。只是會買些肝臟給孩子吃。

    喝的方面,曹建民基本不喝碳酸飲料,像可口可樂、雪碧之類。「我告訴運動員不能喝碳酸飲料,自己也不喝。這些飲料中所含的碳酸,會和食物中的鈣物質結合,形成沉澱,進而會影響鈣質的吸收。」

傳統菜品小蔥拌豆腐,在曹建民看來是不科學的,因為蔥裡面含草酸,豆腐中含鈣質,兩者相混也會造成鈣沉澱,在體外影響吸收,體內則會誘髮結石。

    曹建民特別提及了現在流行的減肥誤區。很多女孩以為,不吃或少吃主食就能減肥。「肥胖的元兇是油脂過多造成的脂肪堆積。主食攝取的是糖分,只要運動就很容易消耗。減肥不能不吃主食,而要增加運動量,飲食清淡,多生吃蔬菜。」

    曹建民很注意飲食中蔬菜和肉蛋白之間的比例平衡。一段時間攝入的蔬菜或者肉類偏多,他就會刻意去補充另一類成分。「這種平衡是身體長期選擇的結果,一旦改變身體會有反應,所以要注意保持這種均衡。」

    飲食編輯的建議

    -本刊記者/張雄

    在外吃飯

    ★稀奇古怪的東西不吃,比如說蛇、水蟑螂之類,心裡沒譜。

    ★少吃創新菜,比如福壽螺在北京出問題純粹是因為做法不當。

    ★去專業的店吃專業的東西,比如不要去東北菜館吃川菜。因為餐館的主營項目不是這個,客人點的頻率不高,它即使有這些食材也不一定新鮮。

    ★盡量避免吃生食,生鮮。河鮮最好不要點刺身。注意一下生鮮的新鮮程度,很多有異味是能夠聞出來的,有的會發臭。

    ★火鍋盡量少吃,因為大部分鍋底會回收,有時你會從蘑菇湯底裡吃出魚味來。

    ★餐館的衛生間大致能反應其衛生狀況。如果一個餐館的衛生間都已經很髒,它的後廚可想而知。

    ★如果一家餐廳沒有衛生許可證,或者沒有在工商局註冊,沒有這些許可文件的話,就一概不吃。

    ★用餐之後索要發票,這樣如果吃完之後有什麼不良反應,也可以及時跟消協反映。

    ★想當美食家,或者去品這些美食,就要犧牲一部分健康去換。

    自己買菜

    ★自己買菜時,多買應季的水果蔬菜。反季節的少吃。

    ★一個攤比周圍的便宜太多,看看像雨水淋過的,一般不要買,畢竟雨水不衛生。顏色特別鮮亮扎眼的不要,也可能是什麼大棚培育出來的東西,它並不是自然長成這樣的。

    零副食

    ★少吃膨化食品,因為膨化食品可能導致老年癡呆。它在膨化的過程中可能會走很長的鋁道,鋁金屬在身體累積以後可能對大腦有損害。想吃零食的時候可以吃一些堅果,比如花生、核桃。零食最好要獨立包裝的,散裝的可能會有菌群超標的問題。

    ★堅決不吃煎餅裡的薄脆。它純是用油炸透了的,你看它顏色越深,看著越黃,就是油的質量越不好。可能是回收來的地溝油炸的,因為現在油很貴。學校的食堂如果做煎餅,那個薄脆顏色會很淺,它也脆,也酥,但是很白,就是油的質量會好一點。

    隨心吃,不逾矩

    -本刊記者/ 歐陽海燕

    當健康的飲食方式成為習慣,就沒有了刻意,在輕輕鬆鬆中,你已經做到了合理膳食

    在北京安貞醫院十二病房主任辦公室,衛生部首席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接到了一位老幹部打來的咨詢電話:「洪教授,您說我是飯前吃水果呢,還是飯後吃?怎樣吃才能對身體好?」

    「你愛怎麼吃就怎麼吃。你要是覺得胃不疼、不酸,就飯前吃;你要是怕涼,就飯後吃。」告訴別人根據自身情況隨性飲食,也許是一個令咨詢者吃驚的答覆,但這個答覆卻卸下了咨詢者心頭對於飲食健康沉重的包袱。

    「飲食其實很簡單,千萬不要刻意。」洪昭光說,有人喜歡走極端,吃飯要數咀嚼次數,把牛肉、蘿蔔等各種食物的卡路里數貼在冰箱上,過分追求營養、搭配、品味,成天就差拿著小秤稱斤兩,日子要過成這樣,那就沒樂趣了。

    「飲食的本質,是文化和藝術,不是精密科學。我們吃飯的目的不是為了吃多少卡路里,多少蛋白質,飲食是一種色香味的享受,生活的情趣和樂趣。」作為一名家喻戶曉的健康專家,洪昭光的飲食主張極其簡單:什麼都吃,適可而止,七八分飽,營養正好。

    什麼都吃,適可而止

    一位科學院院士找洪昭光做咨詢。這人很有錢,住花園洋房,有司機、保姆,以他的條件,吃好喝好應當不成問題,可體檢結果卻出人意料:營養不良、貧血。一問才知道,他在醫院檢查出膽固醇高,大夫給他開了個單子,20多種東西不能吃;血糖高,又一張單子,40多種東西不能吃,加起來60多種東西不能吃。

    「您看我還應該注意些什麼?」院士一臉困惑地問洪昭光。

    洪昭光告訴他,你要什麼都吃,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愛吃什麼就吃什麼。對於飲食,他主張任何人都要「什麼都吃」。「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食物能滿足人的各種需要,所以食物的品種越多越好,互相搭配,什麼都吃營養才能齊全。」洪昭光說,「對於有脂肪肝、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人,當然需要格外注意,特別查出膽固醇很高時,更要注意,需嚴格控制一下,但仍可以什麼都吃。」

在「什麼都吃」的前提下,他強調「適可而止」。「有些東西可以嘗嘗味道,吃一口,或偶然吃一次,但天天頓頓東坡肘子可不行,要適可而止。」這個原則反映到每個人的胃上,就是七八分飽,即吃飯吃到還有一點餓的感覺,還能吃,還想吃時,就別吃了。這樣可防肥胖,防止絕大多數慢性病。「若要身體安,三分饑和寒」,這可是古今老壽星們的經驗之談。

    洪昭光本人就是一個令很多人羨慕的健康老人。他年近70歲,公民體質測試結果為體質優。1961年,他從上海第一醫學院畢業時,體重62公斤,現在體重64公斤,血壓和47歲前相比,從110/70mmg變成120/80mmg,基本上也沒什麼變化。

    「有什麼秘訣嗎?」有人很好奇。

    「平常飯菜:一葷一素一菇,燕麥牛奶豆腐;平和心態:不爭不惱不怒,愛心寬容大度;平均身材,不胖不瘦不堵(指心血管),天天早晚走路。」洪昭光說,有這「三平」,足矣。

    在飲食上,他說,我就是一個普通醫生,吃得很平常。早上一般要喝一袋奶,一兩燕麥粥,一個雞蛋(蛋黃吃半個),再吃些蔬菜。中午常喝我那「洪氏五色湯」,裡面有西紅柿、黑木耳、綠色蔬菜、雞蛋、豆腐,很少吃烹炸的食物,愛吃涼拌蔬菜沙拉。總之就是粗糧、細糧,葷的、素的,甜的、鹹的,干的、稀的,紅的、黃的、綠的、白的、黑的,什麼都吃,但量就是七八分飽。

    一葷一素一菇

    「健康四大基石」的概念不是洪昭光提出來的,但很多中國人都是通過他的宣傳,才瞭解到世界衛生組織的這一健康主張: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其中,合理膳食排在第一位。

    天然均衡的飲食包含了人類生命所需的42種營養素。「吃好不吃藥,」洪昭光說,合理膳食可以讓你不胖也不瘦,膽固醇不高也不低,血黏度不稠也不稀。

    那麼,怎麼做到合理膳食呢?聯合國糧農組織曾提出一個口號:21世紀最合理的膳食結構就6個字:一葷一素一菇。

    正餐一定要有個葷菜,洪昭光說,因為人是雜食動物,不能完全吃素,葷菜一吃,動物蛋白就有了,高級蛋白也有了。要有素菜,素菜一吃,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也有了。「吃素菜很重要,能使大便通暢。」

    「還得有菇。」他說,食用菌有很多保健作用,一降低血脂,血黏度;二提高免疫力、抗癌;三抗氧化,延緩衰老,減少老年斑。「常常吃點菇,對身體有好處。」

    洪昭光說,這6個字,簡單明瞭,好操作,普通百姓家完全可以做得到,而且可以在這個大的框架下變著種類花樣吃,「葷菜好幾十種,素菜幾百種,菇類種類多了,愛吃什麼隨便你,愛怎麼吃就怎麼吃。」

    「葷、素、菇」的飲食搭配,最近還在國宴上秀了一把。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當天,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人民大會堂宴請80多個國家的元首。國宴上的三菜一湯:荷香牛排、醬汁鱈魚、鳥巢鮮蔬(新鮮蔬菜做成鳥巢的樣子)、瓜盅松茸湯,就是按照最合理的膳食結構安排的。

    「合理膳食很簡單,未必貴,吃出健康並不難。」洪昭光說,當健康的飲食方式成為你的習慣時,就沒有了刻意,也不會拿小秤稱斤兩,在你感覺到的隨隨便便中,在輕輕鬆鬆中,你已經做到合理膳食了。

    飲食如此,人生也是如此。他說,隨意而不隨便,盡興而不任性,不較勁、不壓抑,平平淡淡就是真。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