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資訊分享] 女成長多煩惱加壓易釀悲劇

成年人時常抱怨每日面臨的壓力太大,希望像孩子一樣無憂無慮地生活。家長對子女在學習、生活上的需求往往「有求必應」,花大量金錢「鼓勵」他們學習進步、健康成長。然而,這些在家長「保護傘」下生活的孩子,卻往往並非「快樂少年」。面對來自家庭、學業、朋友等方面的壓力,現今青少年的煩惱似乎越來越多,有的甚至會選擇自我傷害以至自毀的方式去處理問題,更讓成年人難以理解。學年將盡,學生都要考試總結全年的學習,而對子女的了解亦可以成為一份嚴肅的「考卷」,等待家長去回答。

 望子成龍的家長在培養子女時往往都大破慳囊、甘之如飴,除了正常的生活及學校學費外,課後的英文班、補習班、樂器班或其他興趣班費用,種種花費加在一起絕對是驚人數目。若只計算補習,據政府統計處資料,香港小學和高中生參加補習的超過3成,至預科更有近5成,而單是補習每月平均花費已在$1,000以上。

望子成龍家長「慷慨投資」

 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一份調查顯示,香港有95.6%家長願意將家庭資源投放於培育子女;有超過3成受訪者每月用於栽培子女的支出為2,000至5,000元;花費超過5,000元亦有近兩成。此外,有74.8%的受訪家長打算供養子女完成大學學士課程,更有8.9%表示願意供養子女至研究院。

難負重荷釀學生跳樓

 然而,家長對子女的「慷慨投資」和學業上的支持卻似乎沒有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子女,年輕人面對困難而又缺乏最親近的父母的諒解及開導,往往便容易釀成悲劇。早前,深圳鹽田區沙頭角發生1名小學男生從8樓跳下,被送到醫院後搶救無效死亡;在小男孩身邊的書包裡,現場人士看到了有一張成績為30多分的考試試卷。有知情人猜測,小孩跳樓可能與學習壓力大有關,因為平時就聽說小孩成績不是很好。

 而在不久前,一名香港中大音樂系應屆畢業生,在與父親因練琴問題起爭執後,從其住所跳樓輕生。消息指,其父對女兒管教甚嚴,對其音樂成績要求特別高,經常因女兒練琴不專心而開口大罵,令女兒心靈受創。慘案發生後,其母趕至醫院,驚聞噩耗哭成淚人,高聲悲鳴。自己的期望反而成為子女壓力的來源,其父母或想更進一步了解,卻已永遠無法知悉答案。

1成以傷害自己宣洩情緒

 從青少年的角度來看,很多時他們的確未能好好掌握自己情緒及處理問題的方法,亦不懂向外尋求協助,那正是需要首先確認的現實。女青年商會和明愛家庭服務中心的一份調查顯示,有約8.3%的青少年在遇到困難時,會用暴力解決問題,10.5%的人可能會用傷害自己的行為宣洩情緒,亦有1成青少年因為悲觀,覺得「人生沒價值」,表示自己「不快樂」。調查中亦只有不足15%的人表示在遇到困難後,會向相關機構和學校尋求幫助。女青年商會認為,其中一個解決方法是讓青少年多參與社會義務工作,在服務別人的同時找尋「自己的快樂」,從而建立更正面的人生觀,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問題,解決困難。

父母望子女健康更勝「出人頭地」

 而為人父母者,亦可以捫心自問對子女有何期望,先從自身著手,拆解可能帶來的壓力。民建聯早前以電話訪問了835人,結果顯示4成的被訪父親和過半數的母親表示最希望自己子女「健健康康」,只有不足1成的父母要求子女「出人頭地」,可見「望子成龍」的心態對現時父母來說並非最重要。不過相對來說,認為父母希望自己「出人頭地」的子女,卻遠多於父母的實際期望,分析指,當中原因可能是溝通或表達方式出現問題,令想法有差距。

缺溝通易造成誤解

 事實上,調查中有近4成受訪者表示與家人相處有問題,與家人溝通時間每日少於1小時,可見缺乏溝通容易造成期望的落差與誤解,那亦是不少父母慨嘆「不了解子女」的關鍵。

 子女到底在想甚麼,面臨哪些壓力,面對困難的時候如何選擇解決方式,成為了家長的一門「必修課」。參考專家的說法,一般中學生在成長階段,除了要面對自我的生理和心理的改變外,還要在家庭、學校、社會和朋輩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這都為他們帶來一連串的壓力。這些壓力,大致可分為個人、家庭、學校、社會環境、朋輩及愛情6方面。當然,每方面的壓力亦有不同的紓緩方法,而壓力亦非輕易能解決,所以了解子女只是第一步,家長尚有更多「考卷」需要面對,以助孩子健康成長。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