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趾生長異常「越黐越埋」,不單影響外觀,嚴重者連跑步、行路都不便,需要開刀矯正。北區醫院近年推行嶄新微創手術,能夠將傷口面積大減至每個5毫米,術後感染風險較一般開放式手術低、康復進度更快,復發風險可降低接近零;但有醫生提醒,市民若想避免腳趾變形,最好平時少穿「尖頭鞋」或高跟鞋,以防腳趾異常生長。
記者:於健民
北區醫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專科醫生凌家健表示,拇趾外翻甚為常見,根據統計數字推算,本港約有四分之一人口患不同程度的拇趾外翻,男女比例約為3:7;當中75%人有家族病史。
他稱,沒家族病史的人出現病徵,與扁平足及常穿尖頭鞋、高跟鞋等有一定關係,兩者均會令腳趾承受較大壓力及負荷,令骨骼移位。人在移動身體重心或走路時,腳趾趾骨及筋腱等會微調以承託人體重量;但當拇趾蹠骨兩邊肌肉軟組織不平均,蹠骨承壓時就會斜向其他腳趾,同時拇趾「波子骨」向外突出,令腳趾骨骼及關節出現痛症,「波子骨」亦會發炎(即拇囊炎)。至於其他腳趾出現扭曲、重疊甚至變形,或是蹠趾關節退化。
患者術後跑步登泰山
大部份拇趾外翻患者需接受矯正手術,該院矯形及創傷外科顧問醫生呂敦慶指,傳統的手術為開放式,病人往往需要「捱刀」並留下5至7釐米的傷口。北區醫院2005年起推行新的「內窺鏡輔助拇趾外翻矯正手術」,只需在病人的拇趾附近,開出5個5毫米的切口,透過內窺鏡輔助穿線、鑲螺絲等程序,以達到矯形目的;由於傷口較開放式手術大減,術後感染風險較低,兩週後即可拆線,3個月內可正常活動。他說,該院至今共為逾350名病人施行手術,術後為當中數十人進行為期10年的追蹤評估,發現病人拇趾未有再變形,復發率近乎零。
退休人士鄧先生表示,30多年前發現右腳拇趾外翻,「波子骨」外突相當明顯,「鞋由(著)6號變到7號」,走路漸見困難。直至2012年12月接受新的矯正手術,步履不穩問題大致改善,早前更登上海拔逾千呎的泰山,「𠵱家連跑步都冇事」。
凌家健表示,雖然治療技術有進步,但市民仍應防患於未然,最有效方法是避免穿鞋頭太尖、要腳趾擠在一起的鞋,尤其是高跟鞋,否則或擠壓蹠骨彎曲甚至變形。若市民發現腳趾、腳掌的形狀有異,應儘早求醫。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
from:
http://hk.apple.nextmedia ... 160628/19672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