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熱又濕的天氣來臨,戶外活動隨時被蚊「追住咬」。皮膚科醫生指出,雖然蚊叮患處一般會自行痊癒,惟部份人體質對蚊蟲分泌物較為敏感,會痕癢難忍,甚至影響集中力及日常生活,建議被蚊蟲叮咬後盡快清洗患處皮膚,痕癢嚴重也可求診,醫生可處方輕度類固醇藥膏塗抹,能有效減痕癢。
記者:伍雅謙
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表示,自踏入春季後,不少家長因子女被蚊叮而求診,大多為2至10歲兒童,因為經常到公園玩耍,手腳及臉部易成蚊叮目標。他指,一般被蚊叮咬後,患處會自然痊癒,但部份人患處會出現水泡等過敏反應,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嘴唇紅腫及呼吸困難,便需向醫生求診。
有人被蚊叮後毫無感覺,也有人感到奇癢無比。陳指,蚊子叮咬皮膚後,會在皮膚上殘留分泌物,產生痕癢感,痕癢程度主要視乎個人體質,與蚊子種類無關,若對分泌物反應較大,痕癢感便較強。他提醒被蚊子叮咬後,應盡快以清水清洗皮膚,洗走分泌物,可減低感染及敏感風險,也可用冰敷患處、又或塗抹含薄荷成份的藥膏,以冰涼感來轉移癢感。坊間流傳在蚊叮處「劃十字」的止癢法,便是以痛感轉移癢感。至於用口水塗抹蚊叮患處止痕則不取,因為口水帶有細菌,會增加感染機率。
若痕癢至無法集中精神,影響日常生活,陳指,求診醫生可處方輕度類固醇塗抹患處,約數日後便會好轉,嚴重者可口服抗生素或抗組織胺,同時應做好護膚工作,促進皮膚新陳代謝,也有助傷口癒合。
陳稱,蚊子會傳播的病毒包括日本腦炎、登革熱及寨卡病毒,要預防感染,最有效方法是避免到蚊多地方、進行戶外活動時可穿著鬆身長袖衣物、事前使用防蚊產品、家居也要避免滋生蚊蟲等。
現時醫學上最有效防蚊的成份為「避蚊胺」(Deet),能擾亂蚊子感覺而達到驅蚊效果,但濃度過高有機會刺激皮膚及引起敏感,甚至影響神經系統,應避免對著口鼻噴灑。陳指,嬰兒應避免使用避蚊胺,兒童則可使用濃度低於10%以下產品,一般成人使用10至30%已足夠,若出現敏感情況,應立刻清洗。市面也有不少標榜不含避蚊胺成份的天然驅蚊產品,但相對上醫學研究較少,效果是否及得上避蚊胺,仍需進一步研究。
from:
http://hk.apple.nextmedia ... 160511/19606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