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甚麼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關節痛,好少事?事實上,關節痛有機會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可是不少人將此問題與其他毛病混淆,要知道,類風濕性關節炎必須及時處理,否則延誤治療,後果無法逆轉。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個自體免疫疾病,屬於長期發炎的病症,原因是身體免疫系統出現不平衡,免疫系統本來攻打細菌,但現在卻「自己打自己」,引起關節及周圍組織長期發炎。風濕科專科醫生余嘉龍解釋,正常的關節,上面有軟骨,外面有滑膜,滑膜內細胞會分泌滑液潤滑關節,當滑膜發炎時會增生滑液,引致關節腫脹,這是早期徵狀,如進一步惡化,滑膜會入侵關節,令關節被侵蝕和發生變形。

不少人把類風濕性關節炎與退化性關節炎混為一談,其實兩者有分別。余醫生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炎症,而退化性關節炎沒有發炎。此外,凡炎症必須求醫,非炎症可暫時不用擔心。一般而言,炎症有3 個明顯徵狀:
1.輕微的關節發炎可能只有痛楚,但較嚴重的會伴隨紅腫熱痛。

2.早上起來關節僵硬,經過活動後得到改善,俗稱晨僵,通常維持半小時左右,如只發生數分鐘,未必一定代表發炎。

3.發炎分佈不一樣,傳統上類風濕性關節炎通常影響近端、中間及遠端關節,患者身體兩邊關節同時出現病徵(對稱性);退化性關節炎通常影響遠端關節,徵狀分佈非對稱性。

另一方面,關節退化有時間性,漸漸發生,日積月累,類風濕性關節炎較為突發,患者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是長者,突然間關節痛,誤以為年紀大關節退化是平常不過的事,置之不理,結果關節已不知不覺發生侵蝕。」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發高峰期為30-40 歲,亦可發生在長者身上,而退化性關節炎患者主要是長者。

類風濕性關節炎可影響全身關節,包括手腕、手指、手肘、腳跟、腳趾、膝蓋等,嚴重者受影響的關節部位較多。臨床上,不少較年長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大關節也會受到影響,例如肩膊、膝蓋有機會單邊發生,而且伴隨疲倦、乏力、體重下降等症狀,所以長者發現有此情況,必須盡快求醫,以免延誤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較急而且伴隨紅腫熱痛,可給長者一個提示。另外,類風濕性關節炎與關節受傷也有不同,前者會無緣無故發炎,後者有受傷病歷、單一部分紅腫熱痛。」

基本上,醫生會為患者進行影像掃瞄檢查,例如超聲波接查,還會替他們驗血,檢驗其發炎指數,並找出有沒有抗體,包括類風濕因子和CCP 兩種抗體,如呈陽性反應,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機會較高。余醫生表示,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有多種,有一類是止痛消炎藥,減輕病徵痛楚,但治標不治本。另一類是改善病情風濕藥(DMARDs),可改善免疫系統。第三類是生物製劑,有效防止關節繼續被侵蝕及變形。目前使用生物製劑的方式有幾種,如傳統用的點滴,以及較新式的皮下注射和口服。

他指出,病情輕微者可能單純用改善病情風濕藥已經令病情受控,但如果對傳統藥物的反應欠佳,便要使用生物製劑。若果病人在短時間內已發展到關節侵蝕,經醫生評估後推斷並惡化速度迅速,都會建議病人用生物製劑。「對所有病人而言,治療達到緩解的目標,即沒有再發炎,可以避免病情惡化,預防關節侵蝕,治療便叫做成功。」

類風濕性關節炎不治療的話,有何後果?余嘉龍醫生表示,此病一年時間內,百分之四十的患者會進入關節侵蝕的階段。「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惡化速度較快,有些較慢,醫生會根據病人情況,配合臨床、驗血和影像數據,以判斷關節炎的嚴重性。初期侵蝕照超聲波或磁力共振才知道,關節變形則肉眼可看到,更甚是關節發炎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療,有可能導致關節侵蝕和永久變形,嚴重影響生活功能。」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