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患上食物敏感往往令家長很苦惱,部份人更誤以為避開或遲些才開始進食雞蛋、花生等易致敏食物,可預防敏感症。兒科醫生指出,最新的醫學研究發現,讓幼兒儘早進食各類食物,其實可幫助身體適應,反而有助預防食物過敏,故家長毋須特別為健康的子女戒口。
記者:梁麗兒
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何學工表示,本港約5%兒童有食物敏感,雖然無正式數據統計,但覺得近年求診個案越來越多,卻未知原因。食物敏感由人體的免疫系統失衡引致,因系統錯認正常食物為敵人,食雞蛋、花生、海鮮等食物後,身體接觸到相關食物的蛋白,會產生免疫球蛋白(IgE)抗體,作出一系列對抗反應,包括釋放組織胺,令皮膚痕癢、呼吸困難。
瑪麗醫院兒科部門每年平均接獲100至150宗兒童懷疑食物敏感求診個案,平均已病發一年或以上。其中1至2歲幼兒以牛奶、雞蛋敏感為主,3至5歲兒童較多有海鮮、花生敏感。何指,小朋友對個別食物敏感,應在醫生建議下戒吃,但本身無敏感症的兒童,家長毋須胡亂讓他們戒口。
過度戒口致營養不良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最新發表一項研究,有530名4至11個月大的幼兒參加,全部有濕疹、雞蛋敏感等症狀,相信日後對花生敏感的風險較高。其中一半人在以色列居住,1歲前已吃花生製小食,沒有戒口。另一半人在英國出生,1歲前不吃花生食物作對照。受訪兒童5歲時,再接受評估,發現1歲前已吃花生兒童,患花生敏感比率為1.9%,對照組則高達13.7%。分析認為,1歲前讓幼兒吃花生,可將患花生敏感風險大減86.1%。結果刊登於《新英倫醫學雜誌》內。
醫學界近年發表不少同類研究,何指英國、美國及澳洲等均提倡幼兒及早接觸各類食物,可減過敏症風險。其中澳洲臨床免疫學與過敏協會(ASCIA)建議,嬰兒在4個月或之後,可進食各類固體食物,但不包括已知會過敏的食物。
何估計幼兒提早進食各類食物,如4至6個月大時,趁在免疫系統未成熟時,讓身體慢慢接受食物的蛋白,有助減低對食物的對抗反應,中國人愛為幼兒煲湯、煲糊仔或粥仔等,建議可加入花生、雞蛋等食材。他說,若小朋友無健康問題,基本上「家人食乜佢都可以食」。
過度戒口可影響發育,何指,間中接獲有食物敏感症兒童的家長,因過度替子女戒口,導致營養不良求診。曾有一名約1歲大男童,在半歲大確診牛奶過敏,導致風疹及濕疹,父母因過度擔心,為兒子戒吃肉類及海鮮等多種食物,導致兒子在1歲大時營養不良,生長比同齡兒童慢。他提醒家長應按照醫生指示,為過敏兒童調控飲食,避免過度戒口。
from:
http://hk.apple.nextmedia ... 150330/1909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