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曲張除影響雙腿外觀,更可致皮膚潰瘍、行動不便甚至流血不止。有外科醫生指,過半病人患「隱藏性」曲張,特別是男性皮膚較厚,更難早期察覺致延誤治療,建議如有小腿腫脹、痕癢應盡快求醫。不少人誤以為男性靜脈曲張患者只佔少數,外科專科醫生楊丕祥引用外國研究指,約有兩成人口均患靜脈曲張,女性與男性的患病比例為3.5:1;另有研究指,每十人便有六人患上「隱藏性」曲張,大部分均未被確診。
楊丕祥解釋,「隱藏性」靜脈曲張是指病人的深層穿孔靜脈血液倒流,表皮較少呈現靜脈曲張,導致難於察覺,以及延誤治療。他補充,男性表皮不及女性薄,因此亦較難發現早期曲張。他指出,病人最初出現下肢皮膚靜脈脹大及腿部脹痛、痕癢徵狀,其後出現濕疹和病菌感染;倘不治理,腿部會因鐵血黃素沈積至皮膚變黑變硬,甚至潰瘍,令患者行動不便。至於正服用薄血藥的病人,因為藥物可防止凝血,若已出現皮膚潰爛,而傷口在夜深熟睡期間流血,可能會流血不止,有生命危險。
楊丕祥提醒,有家族病史、懷孕及常穿高跟鞋等高危人士,如有小腿腫脹、痕癢等徵狀,須立即求醫,以防「隱藏性」曲張。53歲的陳先生(化名)因長期站立,小腿內側皮膚轉黑多年,並有濕疹,以為年紀大皮膚差,至2013年穿襪子腳部滲水,診斷後證實患上靜脈曲張,並出現含鐵血黃素沈積、真菌感染等,經藥物及手術治療後已改善。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