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美女士常穿高跟鞋,雖然可令腿部顯得修長,但小腿肌肉長期不活動兼繃緊收縮隨時出事。外科醫生指經常站立、懷孕及肥胖均會增加靜脈曲張風險,如愛穿高跟鞋女士兼備多個高危因素更易中招。廚師、飲食業員工、護士、教師、空姐及售貨員等「企得多」行業也屬高危,嚴重患者小腿或腳跟潰爛傷口更隨時會「大出血」。
外科專科醫生湯偉聰指出,常穿高跟鞋可增加患靜脈曲張的風險,因女士步行與站立時毋須用到小腿肌肉,導致相關肌肉長期「唔郁」及收縮,「小腿會好修長、好靚,但肌肉長期無郁動,就會失去咗幫助腳部血液回流嘅肌肉泵功能,容易出現靜脈曲張」。他建議若同時有肥胖、懷孕等高危因素的女士,應減少穿著高跟鞋。
他表示,求診者中也不乏日站10多小時的廚師,尤其工作空間狹小的粥麵店師傅,除了長時間站立外,因工作時活動空間不足,加上普遍缺乏運動,導致腳部肌肉力量不足,需要比平常更大的壓力才能將血液泵上心臟,增加靜脈活瓣受損機率,從而導致靜脈曲張。
曾有患上嚴重靜脈曲張的廚師,在工作期間腳部潰爛傷口突然噴血,需緊急送院治療。他提醒,遇到這種情況切勿只用手死按傷口,對止血並無幫助,因傷口的壓力高,甚至會噴出血柱,患者應儘量將出血的腳抬高,令壓力減輕,再按壓傷口,才能逐步止血;也有患者是在睡覺或洗澡時,在床上或浴缸突然大出血,故強調靜脈曲張不只是外觀問題,更會引發嚴重症狀。
他指每年約接獲300宗靜脈曲張新症,近三分二需手術治療,估計約九成人到中至後期才求診,患者女性較多,多數是中年人,「香港人普遍好忍得、好捱得,又誤會靜脈曲張冇得醫,所以好少人會早期就睇醫生,西方病人就多數有腳痛、腳痺嘅早期症狀就求診」。
靜脈曲張分一至六期,第一期常見為皮膚出現蜘蛛網狀紋,至第五至六期皮膚潰爛、流血,甚至傷口無法癒合。
早期症狀包括腳痛、腳腫及腳痺,隨著病情惡化,常見於壓力最大的腳跟內側位置會皮膚發黑,甚至潰爛形成傷口。他提醒,從事「企得多」行業的打工仔,症狀可早至20至30歲便出現,要及早預防。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