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發現,1日少吃6克鹽,可減低頭痛發病率3成,該鹽份量約相等於兩個漢堡包及兩包薯條。有本港營養師指,不少甜食其實含鹽以「吊味」,令人不察下攝入過多鹽。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最新研究指出,每日減少攝入鹽與減少頭痛有關。研究有400名美國人參與,隨機指定他們吃低脂飲食(如豐富的蔬果與低脂乳製品)或典型西式飲食,又將他們每日攝取約9克鹽,分兩階段逐漸減少至6克和3克。
研究人員以問卷紀錄副作用,包括頭痛、胃脹氣、口乾舌燥、口渴、疲倦、無力、頭暈等。結果發現減少攝入鹽至每日3克,頭痛發生率可降低3成,但研究顯示,飲食模式對於頭痛發生率則並無影響。
香港大學醫學院腦內科教授張德輝表示,當身體攝取過多鈉時,令血液中的鈉離子含量提高,身體需要大量水以稀釋血液中鈉離子的濃度,會造成血液量突增,提高血管的壓力。他解釋:「而多餘的鈉需透過腎臟排出體外,長期攝入過多鹽會令腎臟帶來負擔,減少攝入鹽可有助減輕腎臟負擔,同時降低血壓,從而可減少頭痛。」
其實坊間不少食品背後隱藏高鹽陷阱,註冊營養師張立儀說:「不鹹也不代表沒有鹽,不少甜食都是含多鹽,如包裝的蔬菜汁、甜餅乾、話梅等。」這些食物都會利用鹽來調味,但由於入口味道偏甜,故市民不會發覺有太多鹽在內,故不知不覺間會攝入過多鈉。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