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質油風波不斷,不少人除關注食油健康外,也反思日常烹調時的用油份量是否恰當,但完全不含油份的飲食也未必健康,會影響免疫力、腦部及心血管健康。營養師表示,部份食物本身含天然油份,煮食時毋須額外添加食油,亦足夠提供人體一日所需的脂肪。他建議可適量進食含有益油份的食物,如果仁、深海魚及豆類等。
記者:伍雅謙
日常透過飲食攝取的油份包括食油及食物內的天然油份,VNS註冊營養師李智康表示,油份是脂肪酸的主要來源,脂肪酸則是人體必需元素之一,可提供能量及幫助身體運送脂油性維生命,如維他命A、D、E及K。脂肪酸內的亞麻酸及Alpha-亞麻油酸,若缺乏前者會影響免疫系統,令皮膚乾燥及變黃,甚至出現濕疹;後者即DHA及EPA,攝取不足有機會影響腦部及心血管健康,故日常飲食不能完全不攝取油份。
食果仁、深海魚吸收天然油份
他指部份食物含天然油份,選擇用蒸、煮、烤及焗的烹調方式,毋須添加食油,足夠提供人體一日所需,並可維持健康的低脂飲食。一般成年人每日攝取脂肪量應為總熱量兩至三成,成年男性平均每日攝取2,000卡路里,即每日可攝取約4湯匙及1茶匙油份,成年女性每日平均攝取1,500卡路里,即每日可攝取3湯匙及1茶匙油份。
含有天然油份的食物也有「好油」及「壞油」之分。他指,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的好油食物,包括果仁、深海魚、牛油果、雞蛋(高膽固醇人士不建議進食)及大豆類食品如豆漿等。深海魚中的三文魚、吞拿魚及沙甸魚更含有豐富DHA及EPA,若進食罐頭深海魚,建議不要選擇油浸,可選擇用礦泉水浸的魚罐頭。深海魚每週可進食兩次,每次3至4安士,3安士約相等於一本銀行支票簿的大小及厚薄。至於含飽和脂肪酸的壞油食物,如肥豬肉、和牛、榴槤、椰子肉及椰子汁等則應避免進食過量。
李智康提醒,除避免選擇以煎、炸、炆等方法烹調的食物外,也要留意一般食肆蒸魚後也會額外加入食油,意粉則會添加油份防止黏稠,可改食湯意粉,避免吸收額外油份。
from:
http://hk.apple.nextmedia ... 141112/18932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