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了小學,家長也就比以前忙碌,除了孩子中午要回家吃飯,要送接孩子過馬路外,還多出一個陪伴孩子學習的問題,晚飯後往往是家長陪著孩子做作業,星期六陪孩子上各種興趣班,學琴學畫、學舞蹈……至於生活料理,更是無微不至。
孩子剛上一年級,對正規的學習生活不適應,內心充滿緊張、驚疑,這個時候家長的陪伴是必要的,但是陪伴孩子要講究科學,家長要弄明白:陪伴孩子的目的是什麼?如何陪伴孩子才正確?
陪伴孩子總的目的,是為了孩子最終不用陪伴,能獨立、自信地學習,也就是說,家長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要指導孩子逐步學會怎樣獨立地完成學習任務,最終使孩子獲得獨立學習的能力,而不是讓孩子依賴性越來越強,家長不督促就完不成作業,家長不點頭孩子就不相信自己。
陪伴孩子主要在三個方面。
一、陪伴學習
為什麼家長陪伴一年級孩子學習是必要的呢?一年級孩子剛剛開始正式學習,這是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思維習慣的最佳時期,因此家長陪伴孩子的主要目的,就是督促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思維習慣,在這個基礎上再關心孩子做題是對是錯。
家長陪伴孩子作業,首先應特別提醒孩子不分心,尤其學習習慣還沒養成的孩子,做幾分鐘作業就停下來,弄弄這,搗搗那,這時家長就要提醒他,「不要邊做邊玩,要專心往下做」。這樣,陪伴孩子學習一段時間,孩子在學習、作業時就會專注起來。
家長特別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陪伴學習不能在孩子身邊太近,人為造成孩子分心。要靜靜地讓孩子自己做作業,力求保持孩子思路不受干擾,孩子做作業,家長不要一會兒遞水,一會兒削水果,不停地打斷孩子思路,也不能眼睛盯著孩子寫的每一個字,稍稍有錯就大聲糾正,或訓斥孩子,這些做法都會使孩子分心,很難形成注意力集中的好習慣。
陪伴孩子學習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主動性,不要孩子稍有一點不懂就趕快詳盡地解答,家長要有意識地鼓勵孩子逐漸養成獨立思考,主動鑽研的好習慣,孩子獨立鑽研、獨立完成了作業,應及時鼓勵,增強孩子自己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信心,這樣才能達到「陪伴是為了孩子獨立,主動地學習」的目的。
在整個一年級,家長陪伴孩子學習,使孩子達到一個什麼標準呢?一是學習時不分心;二是孩子有興趣自己獨立作業(儘管作業會有錯誤)。能做到這二點,就為二年級以後的學習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才能逐漸發展孩子的學習能力,如計算正確度、計算速度、語言理解、語言表達等。
二、陪伴玩耍
現在獨生子女居多,常常由家長陪著玩,打羽毛球、跑步、玩耍等,這裡要提醒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與夥伴一起玩。一年級的孩子已經正式進入了一個團體、班集體,他們的人際交往範圍大大擴展,有了更多的同齡夥伴,這是孩子社會能力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孩子在這個團體中,在與很多夥伴交往中,才能學會社會適應,學會與人相處,才能完成社會化過程。
一項對大城市一年級小學生的調查表明,67%以上的孩子在放學後和節假日裡是「跟家長一起玩」,這對孩子人際協調能力的發展是不利的。現在城鎮居住特點比較妨礙孩子與夥伴一起玩耍,但家長要想辦法創造條件讓孩子儘可能與夥伴一起玩。有的家長說:「孩子在一起玩耍要鬧彆扭,不如我們陪著他玩,沒有矛盾。」也有的家長怕麻煩,圖清靜,不讓孩子到夥伴家去玩,也不歡迎其他孩子到家裡來,這都是家長不懂得小夥伴對孩子是何等重要!人與人之間都是在矛盾中相處,孩子在鬧彆扭中才可能逐漸學會處世待人的道理和經驗,孩子必須要擁有這個經歷,這種經歷是家長替代不了的。因此家長要支持孩子與其他夥伴一起玩,在孩子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指導孩子如何與人相處,如果不與夥伴一起玩,孩子永遠也學不會。有一位家長很重視這一點,帶孩子上動物園,就讓孩子邀來好朋友一起去,雖然多花了一點錢,但家長認為孩子與夥伴一起更重要,這點錢花得值。
況且,家長也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陪孩子玩。如果我們來劃分一個比例,一年級孩子玩耍遊戲的時間和次數,70%-80%應與夥伴一起,20-30%與家長一起。隨年齡增長,與夥伴一起玩的時間還應逐漸增加。所以,即使節假日、雙休日,家長也應鼓勵孩子呼朋喚友找自己的夥伴玩耍,邀請夥伴到家裡來一起玩,這對孩子,尤其對獨生子女是極其重要的。
三、接送孩子
小學一年級孩子上學、放學家長都要送接,主要原因是城市交通、治安現狀對孩子的安全有威脅。孩子還小,家長給予保護是完全必要的,但這裡同樣有一個問題,就是要接送孩子的過程中,要逐漸培養起孩子自我保護的安全意識,不能因為接送而使孩子越來越膽怯,越來越依賴,
家長和孩子成為朋友,多換位思考,瞭解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去正確引導和發現.每個孩子都一定是千里馬,關鍵家長是不是伯樂.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