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中藥治療濕疹

一位小妹妹由媽媽陪同求診,她一進診室已經坐立不安,周身郁,問她那裡不舒服,她滿面不好意思的抽起衣袖說是濕疹,她媽媽補充說濕疹發得最厲害的是在臀部。檢查後,發現她局部皮膚粗糙變厚,呈深褐色,表面有不少抓痕,血痂。原來小妹妹已反復中西醫治療多次,病情反復,時好時壞,平時又劇癢難忍,以致皮膚傷痕累累。

這種情況屬於慢性濕疹範圍,日久不愈,但病人又貪吃生冷食物,耗損脾胃陽氣,以致濕困脾胃,濕疹纏綿難愈,反復發作。她皮損部位經常與衣服磨擦,加上如果有精神壓力,均會令病情加重。經過多月來中藥內服外塗,這位病人已完全康復,只要不再過食生冷食物,生活作息有序,相信再發作的機會不大了。

濕疹,中醫稱為濕瘡,是一種過敏性皮膚病,按不同症狀及病程可分為三種:
急性:皮損呈彌漫性,無明顯邊界,多見密集的丘疹、水疱、基底潮紅,水疱搔破後流出淡黃色液體、糜爛及結痂,搔癢劇烈,重者影響睡眠。

亞急性:皮損較急性濕瘡輕,以丘疹、結痂、鱗屑為主,水疱較少及輕度糜爛,自感搔癢劇烈。

慢性:皮損有局限性,皮膚肥厚粗糙,觸之較硬,表面粗糙,色暗紅或褐色,皮損表面常附有鱗屑伴抓痕,血痂,可見色素沉著,常手足關節部位易出現皸裂,患者自覺瘙癢,呈陣發性,病程較長,常反復呈急性或亞急性發作。

臨床上治療用藥一般以內服中藥為主,再按局部皮膚情況酌量應用外用中藥。急性期多為濕熱困於脾胃發於肌表;亞急性期多為脾虛濕困,熱象較急性少;慢性期常見濕瘡日久,血虛不養膚,內風由生,以致局部皮膚乾燥增厚,瘙癢劇烈。

有濕疹病人問是否要戒口,其實,濕診患者大多是過敏性皮膚,忌口亦因應個人體質而有別。一般來說,會忌吃辛辣、雞、鴨、牛、羊肉、蝦、蟹等。

患者平常也可飲用健脾除濕湯,這款湯水適合有腹脹、胃口差、容易疲累、全身酸軟乏力、大便稀爛等症狀的濕疹患者。藥材包括黨參4錢、白朮、茯苓各3 錢;陳皮2 錢;薏米半兩;豬瘦肉半斤。此為1 人分量,加入適量水煮2 小時即成,可緩收健脾化濕之功效。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