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濕疹令人困擾,偏方小心令病情惡化

濕疹的症狀令人十分困擾,家長看到孩子受苦當然難過,又怕類固醇等藥物用得多不好,於是轉而尋找一些坊間偏方,希望能幫助孩子擺脫濕疹的影響,但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導致病情惡化,甚至要入院治療。過去的研究估計,本港約有一成半的15 歲以下兒童患有濕疹,引起皮膚痕癢、乾燥、紅腫和脫皮等症狀,惟目前未有徹底根治之法,主要靠藥物控制徵狀減少對患者生活的影響。

中大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表示,在處理兒童濕疹方面,醫生的期望與家長的期望有很大落差,醫生希望病人透過護理皮膚控制問題,而家長的期望就不太合理。「想食咗啲藥就斷尾,但呢樣嘢唔會發生。」他稱,有時家長為了取得「斷尾」的效果,有時聽信朋友街坊的進言,或是自己扮醫生,甚至誤信網上傳言,例如今年中便有兩名家長因為相信網上一段熱爆的短片,導致小朋友的濕疹惡化。

事緣有家長在網上發帖,指看過皮膚科、兒科、中醫等等名醫都「無鬼用」,未能改善其孩子的濕疹問題,反而有日在街市獲一名賣菜婆婆贈言,指用芫茜水沖涼便可以快速治好濕疹,於是她便立即買芫茜回家試用,結果發現很有效,孩子的皮膚大有改善,所以發帖放上網與眾人分享,而短片瞬即在社交網站瘋傳。

結果有家長被短片吸引,隨即到街市花費100 元購買一大堆芫茜回家煲水替孩子沖涼,然而此舉不但未有令濕疹消失,反而令病情惡化,皮膚出水及不適,持續1 個月才慢慢減退。韓教授指出,濕疹病人使用偏方後出事的個案時有發生,例如試過有兩名十多歲的濕疹病人,因為聽說連續7 日食用龜苓膏便可以擊退濕疹,於是立即嘗試,結果吃了一次後濕疹已經「發曬出嚟」,惟兩人堅持繼續進食,到第6 日終於「頂唔順」,要入院治療濕疹。

他續稱,亦有家長帶兒子去拔罐,結果令小朋友的兩塊皮被拔掉,留下明顯的疤痕,傷口癒合後,膚色與本來皮膚有很大差別。他強調,是藥三分毒,不宜亂用來處理濕疹,否則隨時會適得其反,無法治病之餘更會令病情惡化。

他稱,不反對家長用中草藥等方法紓緩濕疹的不適,過去亦發現九成九病人曾經或正使用替代療法,但使用前應該諮詢中醫的意見,亦要告訴主診醫生以便跟進,一旦病情惡化便應立即停止。除了治療用藥之外,心理亦會影響病情。韓教授表示,家長的壓力和心理會影響到濕疹的控制,例如不斷追求斷尾,又或過於懼怕類固醇而未有適當使用,小朋友的病情通常都較難處理。他說,家長應對濕疹治療有合理的期望,明白只要好好處理,做好保濕等工作,便能有效控制病況,減低病患對生活的影響。

絕大部分的濕疹患者都嘗試過西醫以外的替代療法,去幫助控制或治療濕疹,而中醫藥更是熱門的選擇。中大中醫中藥研究所翻查過不同的古方療法,歸納發現5 種常用的中草藥(見附表)可有效紓緩兒童濕疹病情,包括:
金銀花:清熱解毒,疏風散熱
薄荷:疏解風熱,清利頭目,疏肝解鬱
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散瘀
蒼朮:燥濕健脾,袪風濕黃柏:瀉火解毒,退熱除蒸

韓錦倫教授表示,中醫認為亞洲地區的濕疹很多時也與體內有濕熱有關,故適合用一些清熱袪濕及健脾的草藥處理,而這5 種中草藥的安全性高而副作用少,臨床試驗顯示,病童服用後病情與服用安慰劑組大致相若,但中藥組病童的類固醇藥膏用量則減少近三分一,生活質素也明顯較佳。他稱,未必每一名病童的濕疹也是濕熱,也可能是其他的證型,所需用藥亦有不同,家長宜先諮詢專家意見才好使用。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