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中醫西醫話濕疹

中醫西醫話濕疹圖片1
中醫認為若嬰幼兒時期病發,大多因懷孕期間母體不戒口味,產生熱毒,經血液或授乳傳予胎兒。

濕疹是一種由過敏性反應引致的炎症性皮膚病。其皮膚損害特徵包括對稱分佈、多形損害、劇烈瘙癢、傾向濕潤、反覆發作等。

西醫之言:
估計香港有逾70萬人患有濕疹,包括嬰孩、小童及成人。受遺傳因素影響,患者皮膚會較乾燥及容易龜裂,令天然屏障受損;因身體免疫調節異常,當皮膚遇到刺激物或致敏原,便會呈過度發炎引起痕癢。

九成以上濕疹於5歲前病發,少數於成人階段發病。臨床上濕疹形態種類繁多,有丘疹、紅斑、滲液、糜爛、皮層增厚等。要有效控制濕疹,多用外塗潤膚膏滋潤保濕皮膚,減低致敏原入侵。當致敏原入侵皮膚引起紅腫發炎,醫生會以適當的類固醇藥膏、非類固醇藥膏或口服藥去控制病情。

中醫之言:
中醫稱濕疹為濕瘡。中醫認為若嬰幼兒時期病發,大多因懷孕期間母體不戒口味,進食了葷腥動風或炙煿肥甘助濕之物,產生熱毒,經血液或授乳傳予胎兒;少年或成年時期病發則多由過食腥發之物,化生濕熱,蘊阻肌膚引起。

中醫多以內治法治療濕瘡,並會根據皮損表現,發病時間長短,將濕瘡分為胎熱症(嬰兒期為主,皮疹常於兩頰呈紅斑,密集針尖大丘疹、水疱和滲出);濕熱症(兒童期為主,皮疹多見為針頭大丘疹和水疱,部份融合成片,輕度浸潤,多集中在肘窩、膕窩,自覺癢重);血燥症(成人期為主,皮疹多見於肘、膝及頸,皮損呈苔蘚樣變厚,搔抓或摩擦刺激後有少量滲出或血痂,呈乾燥)。

用藥則以清熱利濕,祛風止癢為主,代表方有消風導赤湯和小兒化濕湯。臨症時需根據皮損表現進行辨症加減,以收良好之效。病情嚴重者可考慮中西醫結合治療,儘早控制病情。臨床所見,14歲前為治療嬰兒濕疹的關鍵期,並大多能經中西醫結合治療康復,成年患者則不易完全康復並可變成頑固性濕疹,故病向淺中醫至關重要。

中大醫學院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副主任(中醫)林志秀博士皮膚科專科盧景勳醫生
隔週三刊出
from:http://hk.apple.nextmedia ... 150923/19306142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