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涼後,傷風感冒的人多,在辦公室、搭車時,經常都聽到咳聲四起。 這些似乎停不了的咳嗽,很可能是由氣管敏感引起。在秋葉飄落的日子,溫差大,病毒活躍,空氣中的懸浮粒子凝聚不散,正是氣管敏感的高峰期。踏入11 月份開始,因為呼吸道問題而求診的人明顯增多,當中不少是氣管敏感患者。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顧德政稱,很多都是患傷風感冒後,持續咳嗽或喉嚨不適而求醫,有些病人一開聲便咳,令其很困擾,生活也受到影響,亦有病人因為不斷咳嗽而聲音變沙。
氣管敏感與鼻敏感、哮喘等敏感症一樣,都是身體免疫系統對某些物質或環境因素過度反應,令氣管收窄,導致患者出現咳不停,甚至有喉嚨痛及氣喘等情況。很多因素也能引發氣管敏感,最常見的便有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空氣的懸浮粒子、乾冷空氣,以致氣溫轉變、做運動也可令氣管敏感發作。不過,不少病人並沒察覺自己有氣管敏感。顧醫生有一名30 多歲病人,多年來一直有輕微的鼻敏感,以往行一層樓梯便會氣來氣喘,要停下來休息。病人一直以為這是「正常」,直到他有次因為持續咳嗽不止,求診下發現是氣管敏感所致。病人接受治療後,再行樓梯,才驚覺「自己條氣就可以咁暢順」。
事實上,部分氣管敏感患者本身也有或輕或重的鼻敏感,原來氣管敏感與鼻敏感、哮喘等呼吸問題,關係密不可分。「鼻、喉嚨、氣管、肺是解剖學的分割,其實它們是一體的,世衛亦指『一條氣道,一種病理』(One airway,one disease),如果鼻的敏感症控制不好,氣管和肺也會受到影響,反之亦然。」顧醫生稱,氣管敏感發作時病人宜求醫用藥好好控制,若沒有適當的治理,氣管敏感不斷發作就會令整條氣道也受到傷害,發展出更嚴重的哮喘問題。
用於治療氣管敏感的藥物,只需在發作時使用,除了口服抗敏藥物外,亦會使用噴藥。顧醫生表示,雖然氣管敏感及鼻敏感都是敏感症,但用於氣管敏感的氣管擴張及類固醇噴劑,與鼻敏感的噴鼻藥不同,前者從口噴入,主要是放鬆收窄的氣管,而鼻敏感則是從鼻噴入,作用是令鼻道恢復暢通,病人千萬別將兩者混淆,或胡亂調換使用。
這段時間亦是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峰期,怎樣區分是急性感染,還是敏感症發作?顧醫生解說,傷風感冒等急性感染,會有發燒、周身骨痛、鼻涕及痰液多呈黃色,未必一定會咳,通常幾天內會逐漸好轉。至於氣管敏感就會有呼吸道痕癢、鼻水較清、咳嗽時沒有痰、早晚會咳得嚴重些,而且症狀通常都持續較長時間。
他建議市民如果持續咳嗽不止,尤其是傷風感冒後仍咳過不停,便應找醫生檢查清楚,以免延誤診治而令病情惡化。
抗敏藥物有很多種,傳統的抗組織胺類藥物有效,但會有渴睡、口乾、小便困難等副作用,病人吃了便不能駕車;新式的藥物副作用較少,惟效力亦較低。顧德政醫生稱,醫生會按病人的情況及需要處方適當的藥物,若病人胡亂購買藥物使用,可能會適得其反。
此外,他引述外國研究指,鼻塞發作時去考試,6 成機會考差1 至3 個等級。但如果吃了有睡意的藥物應考,考得差的比率更上升至8 成,所以因應情況及需要選擇適當藥物十分重要。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