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的常識簡介。
胃痛又稱胃脘痛,係指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經常發生脹滿或疼痛的病證。現代醫學中的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以及胃神經官能症多屬於本病範圍。
中醫古籍中記載的「胃脘當心而痛」「心腹痛」「心胃痛」等均本病範疇。可分為虛痛、氣痛、熱痛、寒痛、瘀痛、食痛、蟲痛等。胃痛主要病變在胃,且與肝脾密切相關。其臨床表現除上腹胃脘部脹滿或疼痛外,可伴有噁心、嘔吐、納差、嘈雜,或吐酸水,大便溏薄或秘結,甚則可致嘔血、便血等症。
中醫具體辨證時,又有脾胃虛寒、胃陰不足、肝郁氣滯、飲食積滯、肝火燔灼、瘀血留阻、寒邪犯胃等引起胃痛的區別。
胃痛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應認真做好防治工作。對本病除藥物治療外,平時應注意飲食方面的調理,避免受寒,不食不易消化及生冷食物等。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