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胃痛怎麼辦胃痛吃什麼

胃痛胃脹是現代人很常見的小毛病,特別是女性朋友,大部分都有胃痛的症狀。常見的胃痛通常是胃寒痛,一般都是因為愛吃生冷食物,導致胃腸受寒氣所誘發的胃痛,胃寒痛患者通常會出現驟然胃部作痛、痛勢無休止,喜溫喜按,伴隨嘔吐清水、怕冷、手足不溫、舌苔白膩等症狀。這種胃痛是由於中焦受寒所致,屬實證,治宜溫中散寒,宜使用荳蔻、厚樸、茯苓、幹姜、陳皮、木香、甘草等藥材治療。

若兼飲食不節,寒食交阻,疼痛劇烈者,可酌加神曲、山楂等以幫助消化。夏季過度飲用寒涼飲料或過食冰品,雖然在當下可能感到很舒適,但逞一時之快的結果,卻使得寒氣抑遏中陽(脾胃)。到了冬天,外寒侵襲入裡,內外寒氣交爭之下,胃部常感疼痛,患者不可不慎重應對。

胃氣痛患者通常會出現胃部脹痛、胸悶痞塞、打飽嗝之後稍舒,常伴隨腹脹、大便困難等症狀。病機屬胃不和降,治宜行氣散滯,宜使用砂仁、木香、枳實、白朮等治療,病情較嚴重者可結合香附、砂仁、沉香、甘草等。

胃痛的自我按摩方法:
1.預備式
取坐位,腰微挺直,雙腳平放與肩同寬,左手掌心與右手背重疊,輕輕放在小腹部,雙目平視微閉,呼吸調勻,全身放鬆,靜坐12分鐘。

2.揉按中脘穴
將右手半握拳,拇指伸直,拇指指腹緊貼在中脘穴,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鐘。

功效:疏肝和胃,止痛止吐。

3.團摩上腹
將左手掌心疊放在右手背上,將右手掌根置放在上腹部,適當用力做順時針環形摩動0.51分鐘。以上腹部有溫熱感為佳。

功效:寬胸理氣,健脾和胃。

4.分推肋下
將雙手4指併攏,分別放在同側劍突旁,沿季肋分推0.51分鐘。

功效:調中和胃,理氣止痛。

5.拿捏肩井穴
將一手拇指與食指、中指對合用力拿捏對側肩井穴0.51分鐘。雙肩交替進行。

功效:放鬆肌肉,活血通絡。

 6.合按內關穴、外關穴
將一手中指和拇指分別放在另一手的外關穴和內關穴上,2指對合用力按壓0.51分鐘。雙手交替進行。

功效:安神鎮靜,和胃理氣。

7.按揉手三里穴
將一手拇指指腹按在對側手三里穴處,其餘4指附在穴位對側,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鐘。雙手交替進行。

功效:理氣和胃,通絡止痛。

8.按揉脾俞穴、胃俞穴
雙手握拳,將拳背第2、3掌指關節放於脾俞穴、胃俞穴上,適當用力揉按0.51分鐘。調理腸胃3健方消胃病
功效:健脾和胃,調理氣血。

9.掐壓足三里穴
將雙手拇指指尖放在同側足三里穴上,其餘4指附在小腿後側,適當用力掐按0.51分鐘。

功效:補脾健胃,調和氣血。

以上手法應配合其他診治方法進行。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期不宜在上腹部按摩。平時生活起居要有規律,飲食要有節制,少食生冷、辛辣刺激和不易消化的食物,不過度疲勞,心情要開朗。

小知識
中脘穴:位於臍上正中4吋處,肚臍與劍突之間連線的中點。

肩井穴:位於大椎穴與兩肩峰連線的中點處。

內關穴:位於手掌側腕橫紋正中直上2吋,兩筋之間。

外關穴:位於手背側腕橫紋正中直上2吋,尺橈兩骨之間,與內關穴相對。

手三里穴:位於曲池(屈肘時,位於肘橫紋外端盡頭處)下2吋。

脾俞穴:位於人體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2指寬處。

胃俞穴:位於身體背部,在第12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2指寬處。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3吋,脛骨外側約1吋筋間處。

 胃疼怎麼辦?胃疼的食療方常用的有:
(1)老薑、紅糖,將生薑搗汁去渣,隔湯蒸10分沸,將紅糖溶入收膏,以4日服完,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效:溫中散寒。

(2)蜂蜜、紅糖適量、紅花。將紅花放在保溫杯中,沸水衝泡,蓋上蓋,經泡10分鐘後,隨即調入蜂蜜、紅糖,趁熱飲服。

功效:和胃利腸、止痛袪瘍。

(3)幹姜、炙附子。將幹姜、炙附子共搗碎細,置淨器中,然後放入黃酒500毫升,密封,經7日後開取,去渣備用。每日飯前溫服1~2杯,日服3次。

功效:溫中散寒。

(4)幹姜、高良姜、花椒、粳米、紅糖。將幹姜切成片,與高良姜、花椒洗淨,共放入紗布代內盛裝,扎口。把淘洗淨的粳米和布代加清水同煮,30分鐘後取出姜袋,共煮成粥服食。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效:溫中止痛。

(5)佛手柑、粳米、冰糖少許。將佛手柑洗淨,煎煮,去渣留汁,再與淘洗淨的粳米,冰糖同煮成粥。每日早、晚溫熱服食。

功效:理氣止疼。

(6)鯽魚,去鱗、鰓及內臟,洗淨,生薑洗淨,切片,橘皮、胡椒,共包紮在紗布內填入鯽魚肚中,加水適量,文火煨熟,加食鹽少許,空腹吃魚喝湯,幾次即愈。

功效:治胃寒痛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