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潰瘍的急性期治療,針對十二指腸潰瘍的急性期治療這個問題做如下介紹:
目前制酸劑、組織胺H2受體拮抗劑、硫糖鋁與安慰劑比較均顯示出對十二指腸潰瘍有同等的療效。這些藥物對絕大多數病人可緩解症狀,應試用於那些臨床上覺得有潰瘍存在而廣泛的檢查進行以前。各種飲食療法的療效還不太清楚。現存療法的侷限因素是儘管潰瘍已經痊癒,而潰瘍素質仍存在,復發率相當高。對於持續性或復發性活動潰瘍,應考慮是否有治療幽門螺旋菌感染的必要。
(1)一般措施:針對該病對病人進行教育,鼓勵病人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在有些情況下,如家庭環境不適宜或病人不能合作時,建議住院治療。
酒精是一種促胃分泌物和刺激物,應嚴格限制。病人還應戒煙,因吸煙已經證明可顯著降低十二指腸潰瘍的痊癒率,甚至當給予最佳治療時。
利血平、水楊酸鹽及所有其他非甾體的抗炎止痛劑可加重消化性潰瘍,甚至引起穿孔和出血。
(2)飲食:所有臨床對照研究都已經記錄了無論任何類型、任何濃度的飲食均不能對潰瘍的痊癒構成影響。消化性潰瘍飲食管理的重要原理是:①營養飲食;②規律飲食;③限制咖啡、茶、可樂飲料,脫咖啡因咖啡和酒精等。
(3)硫糖鋁:這種不吸收硫酸蔗糖鋁鹽是一種黏膜保護劑,具有抗胃蛋白酶活性,並趨於粘附在胃十二指腸損傷部位如潰瘍面,它與制酸劑或H2受體阻滯劑對十二指腸潰瘍同樣有效,且具有非全身用藥的優勢。迄今為止,報導的惟一副作用是約5%的病人有輕度便秘。劑量為1g,飯前30~60分鐘及睡前服,或2g早晚飯前服。必要時可用制酸劑,但用硫糖鋁後1小時內勿用。
(4)組織胺H2受體拮抗劑:
1)西咪替丁(甲氰咪胍):本藥顯著抑制受食物、胃泌素、組織胺和咖啡因刺激引起的胃分泌,西咪替丁是認可的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的短期治療藥物,並用於預防十二
指腸潰瘍的復發(5年之內)、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佐唱埃綜合症及其他高胃酸分泌狀態如系統性肥大細胞增生等。劑量為300mg,每日4次,飯前及睡前服,或800mg晚飯後服,也可用400mg,日2次。腎功能不全的病人劑量要減半。也可用靜脈注射劑,劑量依指征而定,首劑300mg,靜脈推注,以後每小時50mg。
偶見的副作用有:男性乳房發育、乳溢、陽痿、皮疹、白細胞減少、粒細胞缺乏、肝炎、血肌酐升高、IgA和IgM降低,以及老年人精神錯亂等。更令人不安的是西咪替丁通過肝系統細胞色素P唱450與一些藥物發生交互作用,如華法林、茶鹼、利多卡因、苯妥英鈉及其他藥物。
2)雷尼替丁:該種H2受體拮抗劑比西咪替丁效力強且比西咪替丁對應用肝臟細胞色素P唱450系統藥物代謝的干擾小,雷尼替丁對十二指腸潰瘍、良性胃潰瘍、胃反流性疾病及佐唱埃綜合症的治療(及預防復發)有效。劑量為150mg,每12小時1次,或300mg,晚餐後服用。可用靜脈注射劑,用法可為:50mg,靜脈注射,以後8.3mgh,連續靜脈點滴;或50mg,每6~8小時1次,靜脈注射,依臨床適應證而定。當病人伴有腎功能衰竭時劑量必須減半。
偶發的副作用有:輕度血清轉氨酶升高(靜脈內用藥時更常見)、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下降、假陽性蛋白尿,有些病例有頭痛。當用雷尼替丁取代西咪替丁時,可繼發男性乳房增大及陽痿,乳房溢液尚無報導。
3)法莫替丁:該種H2受體拮抗劑比雷尼替丁或西米替丁效力更強,全治療劑量為晚餐後40mg。由於該藥半衰期長(2暢5~3暢5小時),靜脈給藥劑量為20mg,每12小時1次,據稱與同劑量連續靜脈點滴是等效的,然而,我們的經驗是,如果連續H2受體抑制是必要的(如應激狀態的預防),該藥最好為連續靜脈點滴,即20mg,快速給藥,以後每小時2mg或更多些。
4)尼扎替丁:與其他H2受體拮抗劑相似,對活動期病人的劑量為晚餐後300mg。
(5)制酸劑:制酸劑通常即刻緩解潰瘍疼痛,且當前只用於短期緩解症狀,制酸劑的劑量依中和能力而定。不同劑型、劑量和不同個體對制酸劑的反應有很大不同,片劑必
須徹底嚼碎且溶解以便產生效果。為了產生效果,制酸劑必須頻繁服用,在急性期間,如果該用法不能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胃排空過快或病人正在分泌更多的可中和的酸(疑有佐-埃綜合症),則飯後1~3小時及睡前應服用全量制酸劑。
(6)副交感神經阻滯藥物:儘管副交感神經阻滯藥物已經長期廣泛應用於消化性潰瘍病人,但其效果是可疑的。足夠產生明顯胃抗酸分泌效果的劑量可引起視力模糊、便秘、尿瀦留及心動過速。抗膽鹼能藥物應避免用於患有青光眼、食管反流、胃潰瘍、幽門梗阻、賁門痙攣、胃腸出血、膀胱頸梗阻或嚴重心肌疾患的病人。
(7)胃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20mgd,已經顯示可加速十二指腸癒合,包括多數潰瘍病人的鹽酸缺乏症或接近鹽酸缺乏症,復發率與報導的其他藥無明顯差異,該藥用於潰瘍病人及難治性近流性食管炎,持續用藥8周。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