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霍亂病原學

霍亂病原學,針對霍亂病原學這個問題,具體如下介紹:
O139霍亂(choleraO139)是由O139血清型霍亂弧菌(vibriocholeraeO139)引起的烈性腸道傳染病,具有發病急、來勢猛、傳播快、波及面廣的特點,在我國屬於甲類傳染病,也是當今三種國際檢疫傳染病中最嚴重的一種。WHO確認霍亂應包括古典霍亂、埃爾托霍亂和O139霍亂。典型臨床表現為無熱無痛水樣瀉、嘔吐、脫水及肌肉痙攣,體液及電解質大量丟失而致循環衰竭甚或急性腎功能衰竭。O139霍亂不同於O1群霍亂,無明顯季節性,以重型病人多見,病死率高。

病原體為O139血清型霍亂弧菌。一直以來,人們認為只有O1群霍亂弧菌才能引起霍亂流行,而非O1群霍亂弧菌,即自O2~O138群霍亂弧菌大多不引起人類疾病或僅引起散發性腸炎與腸道外感染,也不引起霍亂大流行,但1992年在印度和孟加拉國,卻新發現一種非O1群霍亂弧菌引起的霍亂樣腹瀉病的暴發流行,該菌不被O1群和非O1群的O2~O138群霍亂弧菌菌體O抗原所凝集,是一種新的弧菌,故命名為O139血清型,並含有與O1群霍亂相同的毒素基因。因最早發現於孟加拉灣,又名孟加拉菌。

O139血清型霍亂弧菌形態和運動與O1群霍亂弧菌相似,革蘭染色陰性,呈逗點狀或彎形圓柱狀,一般長1.5~3.0μm,寬0.3~0.4μm,有長於菌體5倍的鞭毛一根,運動極為活潑。弧菌懸滴鏡檢暗視野下呈穿梭狀運動,有如夜空中之流星,糞便直接涂片染色成魚群狀排列,在電鏡下可見菌體外較薄的莢膜。

O139霍亂弧菌為兼性厭氧菌,在普通培養基中生長良好,在鹼性培養基中生長更快,尤其是pH8.8~9.0肉湯或蛋白腖水中,能快速增菌並抑制其他細菌生長。最適宜的培養溫度為37℃。O139霍亂弧菌在8%NaCl瓊脂上不能生長,在3%NaCl瓊脂上可以生長,在蔗糖瓊脂(TCBS)上,為典型的黃色菌落,在明膠瓊脂(TTGA)上為灰色菌落,中心黑色,周圍見一個不透明的帶。O139弧菌能發酵葡萄糖、麥芽糖、蔗糖和甘露糖,不發酵肌醇和阿拉伯糖,產酸不產氣。

O139霍亂弧菌也有耐熱的菌體抗原(O)和不耐熱的鞭毛抗原(H)。能產生腸毒素、神經氨酸酶、血凝素和內毒素。其中霍亂腸毒素即霍亂毒素(chol唱eratoxin,CTX),可釋放於菌體外。O139弧菌也有基因型的變異。霍亂弧菌對幹燥、熱和一般的消毒劑均敏感,煮沸1~2min即可殺滅,乾燥2h或加熱55℃10min可滅活。在正常的胃酸中僅能存活4min,在魚蝦和水產品中可存活1~3周,在砧板和布上可存活相當長的時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