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霍亂(傳染病)
霍亂是由O1群和O139群霍亂弧菌(Vibrio cholerae)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具有發病急、傳播快、波及面廣的特點,是我國兩種甲類傳染病之一,也是當今三種國際檢疫傳染病中最嚴重的一種。
O1群霍亂弧菌可分為古典生物型和埃爾托生物型。1817年至1923年的百餘年間,在亞、非、歐、美、澳等發生的六次世界性霍亂大流行是由古典生物型引起的,給人類帶耒巨大的災難。1961年開始的第七次世界性霍亂大流行,是由埃爾托生物型霍亂弧菌引起的,至今已波及五大洲140個以上的國家和地區,報告病例數在400萬以上,目前尚無仃息的跡象。由古典生物型引起的霍亂只在印度和孟加拉有少數病例報告。
1992年10月印度和孟加拉相繼發生一種由O139群霍亂弧菌引起的新型霍亂暴發和較大流行,這型霍亂隨後在亞洲傳播,至今已有印度、孟加拉、中國、巴基斯坦、泰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新加坡、斯里蘭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報告發生O139霍亂病例,但O139霍亂的流行範圍和報告病例數至今仍少於埃爾托霍亂。
一、病原
O1和O139群霍亂弧菌的形態、染色、培養和生化特性大致相同,自病人新分離的霍亂弧菌為革蘭氏陰性短小稍彎曲的桿菌,無芽胞,菌體兩端鈍圓或稍平,一般長1.5~2.0微米,寬0.3~0.4微米。菌體單端有一根鞭毛,長可達菌體長度的4~5倍,運動極為活潑。O1群霍亂弧菌無莢膜。O139群霍亂弧菌有一層薄的莢膜。霍亂弧菌的營養要求簡單,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良好,屬兼性厭氧菌。生長溫度為16~42℃,培養溫度以37℃最為適宜。可繁殖的酸鹼度(pH)為6.0~9.2,適宜的pH為7.2~7.4。O1群霍亂弧菌依菌體抗原的不同分成小川(Ogawa)、稻葉(Inaba)和彥島(Hikojima)三個血清型,三型均含有相同的群特異性抗原a。此外,小川型另含有b抗原因子和少量c抗原因子,稻葉型含有c抗原因子,彥島型含有較大量的b、c抗原因子。O139群霍亂弧菌不再分血清型,但與O22、O155霍亂弧菌和O1群霍亂弧菌粗糙型有交叉抗原。埃爾托霍亂弧菌可分為流行株和非流行株,流行株可引起霍亂的流行和暴發,非流行株一般不致病或僅引起散發腹瀉病例。
二、臨床表現
霍亂傳染病病程中,潛伏期可從數小時至5天,一般為1~2日。根據病情程度可分為輕、中、重三型,一般輕型多,重型少。輕型病例起病較緩,大多數患者僅有輕度腹瀉,極少數伴有嘔吐,大便性狀為軟便、稀便或黃水樣便,個別帶粘液或血性。一般無發熱、腹痛、裡急後重等症狀,少數有腹部隱痛。中、重型患者起病突然,多以劇烈腹瀉開始,繼以嘔吐,少數先吐後瀉,多無腹痛,亦無裡急後重,少數有腹部隱痛或腹部飽賬感,個別可有陣發性絞痛。每日大便十數次或更多,一些重型患者糞便從肛門可直流而出,無法計數。大便性狀初為稀便,後即為水樣便,以黃水樣或清水樣為多見,少數為米泔樣或洗肉水樣。大便鏡檢無膿細胞。有噁心、嘔吐,嘔吐呈噴射狀,嘔吐物初為食物殘渣,繼為水樣。一般無發熱,少數可有低熱,兒童發熱較成人多見。
三、診斷標準
(一)疑似霍亂傳染病診斷標準
1.凡有典型臨床症狀,如劇烈腹瀉,水樣便(黃水樣、清水樣、米泔樣或血水樣),伴有嘔吐,迅速出現嚴重脫水,循環衰竭及肌肉痙攣(特別是腓腸肌)的首發病例,在病原學檢查尚未肯定前。
2.霍亂傳染病流行期間有明確接觸史(如同餐、同住或護理者等)並發生瀉吐症狀,而無其他原因可查者。
具有上述項目之一者診斷為疑似霍亂。
(二)確定診斷
1.凡有腹瀉症狀,糞便培養O1群或O139群霍亂弧菌陽性;
2.霍亂流行期間的疫區,凡有霍亂典型症狀,糞便培養O1群和O139群霍亂弧菌陰性,但無其他原因可查者;
3.在流行期間的疫區內有腹瀉症狀,作雙份血清抗體效價測定,如血清凝集試驗呈4倍以上或殺弧菌抗體呈8倍以上增長者;
4.在疫源檢查中,首次糞便培養檢出O1群或O139群霍亂弧菌前後各5天內有腹瀉症狀者。
臨床診斷:具備(二)中的2。
確診病例:具備(二)中的1或3或4。
四、治療原則
(一)按甲類傳染病隔離治療。危重病人應先就地搶救,待病情穩定後在醫護人員陪同下送往指定的隔離病房。確診與疑似病例應分開隔離。
(二)輕度脫水病人,以口服補液為主。
(三)中、重型脫水病人,須立即進行靜脈輸液搶救,待病情穩定、脫水程度減輕、嘔吐停止後改為口服補液。
(四)在液體治療的同時,給予抗菌藥物治療以減少腹瀉量和縮短排菌期。可根據藥品來源及引起流行的霍亂弧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選定一種常用抗菌藥物,至糞便培養檢查轉陰。
五、監測
監測是預防和控制霍亂流行的重要手段,監測包括對人群的監測、對水源的監測及對食品衛生的管理與監測。
(一)對腹瀉病人的監測
霍亂是人類傳染病,病人和帶菌者是本病的傳染源。中、重型病人糞便排出量大,含菌量多,其排出物對環境污染嚴重;輕型病人和帶菌者難以被發現,其活動範圍廣,易通過其糞便污染環境、食物、水源,傳播霍亂,所以加強對人群的監測,及時發現病人和查出帶菌者,對預防霍亂的發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義。腸道門診是對人群監測的重要手段。
(二)重點人群監測:根據流行病學指征及防治工作的需要進行重點人群監測。重點人群主要指:1.密切接觸者,如病家成員、聚餐暴發的同餐人員、病人陪伴者人等;2.一般接觸者,如與病人可能有傳播關係的同村、同單位及陽性水點周圍人群等;3.可能與本次流行有關的重點職業人員,如飲食業人員、漁民、船民等;4.有追溯傳染來源意義的上年的病人、帶菌者和舊疫點人群。檢測方法以糞便培養為主。
(三)外環境監測:1.水源:為重要監測對象。疫點周圍相關的水源、水產品碼頭、溝河盲端、下水道排放處、井水、塘水等是檢查的重點。2.其他外環境:疫區及疫點的廁所、糞坑、蒼蠅和可能被病人污染的物品、環境。
(四)食品監測:病家食物,海、水產品,聚餐食物、生品、半生品以及市售熟肉、乳製品等均為抽查食物。
(五)流行因素監測:1.病原體的菌型、毒力、藥物敏感性;2.傳染源及其他可能的保菌場所、病原體的越冬場所;3.自然地理、氣象、水土理化性質;4.各地疫情的時間,人群流動情況;5.衛生水平和居民衛生習慣。
六、控制措施
(一)預防措施:
1.健康教育:要大力加強以預防腸道傳染病為重點的宣傳教育,提倡喝開水,不吃生的半生的食物,生吃瓜果要洗淨,飯前便後要洗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2.免疫接種:目前尚無理想的、保護效果較好和保護持續時間較長的霍亂菌苗,因此不提倡使用過去沿用的霍亂疫苗用於霍亂的預防。
3.加強飲用水衛生:要加快城鄉自來水建設。在一時達不到要求的地區,必須保護水源,改善飲用水條件,實行飲水消毒。
4.抓好飲食衛生: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特別要加強對飲食行業(包括餐廳、個體飲食店、攤等)、農貿集市、集體食堂等的衛生管理。
(二)病人、接觸者及其直接接觸環境的管理
1.隔離:對病人、疑似病人和帶菌者要分別隔離治療。停服抗菌藥物後,連續二天糞便培養未檢出霍亂弧菌者解除隔離。
2.疫情報告: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病人、疑似病人或帶菌者時,城鎮於6 h內,農村於12 h內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發病地的衛生防疫機構報告,並同時報出傳染病卡。
3.消毒:對病人、疑似病人和帶菌者的吐瀉物和污染過的環境、物品、飲用水進行隨時消毒,當染菌者送隔離病房或治癒後進行終末消毒。
4.檢疫:對疫點內所有人員和密切接觸者,自開始處理之日起每日驗便一次,第一次采便應在服用抗菌藥物前進行。停服抗菌藥物後連續二天糞便培養未檢出霍亂弧菌者解除檢疫。
5.病家和密切接觸者預防服藥:可根據藥敏試驗情況和藥物來源選擇一種抗菌藥物,連服2天。
(三)流行期措施:
1.開展以預防腸道傳染病為重點的群眾性愛國衛生運動,搞好環境衛生,及時清除、處理垃圾和人畜糞便。
2.做好水源保護和飲用水消毒。
3.加強食品衛生法的執法力度,做好食品衛生監督管理工作。
4.做好腸道傳染病的衛生防病宣傳教育和動員工作,在發生流行時發動群眾自覺停止一切宴請聚餐,發生吐、瀉時及時到醫院腸道門診就醫。
5.加強腸道門診工作,作到逢瀉必檢,逢疑必報。對發現的病人及時隔離治療。
七.災害影響:
當發生水、旱、地震等自然災害,或戰爭等異常情況下,衛生設施受到嚴重破壞,清潔,安全飲用水的供應中斷,水源受到污染,生活垃圾清理困難,環境衛生和食品衛生狀況惡化,從而有利於霍亂等急性腸道傳染病的傳播和流行。霍亂和其他急性腸道傳染病常伴隨各種災害而發生流行,是對人們生命、健康威脅極大的一組傳染病。
八.國際措施
加強入境旅遊人員的監測和進口水產品及各種食品檢驗等國境衛生措施,對於防止霍亂的傳入及在我國的擴散具有重要意義。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