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的孩子都去學了,我的孩子不學就輸在了起跑線上。」對於孩子的教育,不少家長有著這樣的想法。隨著近幾年早教機構的不斷發展,出現越來越多以前未開發的地帶——— 0—3歲的嬰兒也成了早教目標。
但是,早教的花費卻是一個問題。近日,一份調查顯示,11%的家庭每月花2000元,價格趕超MBA,這再次使人們的目光聚焦到了早期教育上。早教有必要嗎?對早教進行高投入真的物有所值嗎?高投入能否帶來高回報?
記者調查
早教課程價格不菲
認知、語言、人際交往、運動、音樂、邏輯、秩序感、紀律性、意志力、關愛、自尊心、自信心、學習習慣、多元文化……這些看似紛繁複雜的詞彙聯繫在一起就是「早教內容」。可想而知,諸多早教機構推出的將是如此花樣繁多的課程。那麼,這些課程上下來到底需要花費多少?
據某機構負責人介紹,孩子最佳的早教時期是6個月大時。機構為孩子設計的課程內容涉及人際交往、語言、邏輯、運動、空間等智能開發。因課程不同,收費也有一定區別。報名以「期」為單位,每期3個月12節課。最短鬚報一期,而學費則是按原價。兩期以上有相應的優惠價格,若填報兩年則8折優惠。按大多孩子所學,那麼6個月大的孩子上到3歲,30個月的時間裡,每個月4節課(一節課45分鐘),平均每月所需費用在400元左右,總計需花費1萬餘元。
此外,從多家早教中心瞭解了收費情況,大體也在每節課100元。雖然早教機構各有不同,但上課的內容卻大同小異。這些機構的早教課程多是教孩子學爬、學走路、游泳等,訓練孩子使用拇指、食指抓捏大小不等的物體或者學會認知一些物品、聽兒歌等。
家長想法
互動交流值得投入
案例:果果媽:10個月大的果果去上早教班快兩個月了。去了之後我體會到,早教與概念裡的上學學習是不一樣的,它的上課方式主要以互動為主。雖然一週只有一節課,但是這節課包括了很多環節,比如教師會先讓小朋友進行自我介紹、練習平衡感、聽兒歌、做遊戲。嬰兒都是由家長帶著上課。練習平衡感時,家長都要撫摸嬰兒、帶領嬰兒往前走。這樣不但練習了嬰兒的四肢能力,也教會家長怎麼去正確引導他(她)。
早教不只針對孩子,更多的是教家長如何與嬰兒互動。我覺得平時如果上班忙,很少跟嬰兒互動的家長可以好好利用週末的早教課親近孩子。果果以前看到陌生人會很害怕,也不讓別的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現在果果會主動跟小朋友一起玩。另外,大人去上課,還能跟其他家長交流育兒經驗呢,所以我認為這個投入很值得。
明確宗旨不要盲從
案例:清清媽: 兩週歲七個月大,兩三個月前才開始上早教。每個家長報早教培訓的出發點可能都不同。我們不在乎孩子吸收了多少知識,更在乎集體的氛圍以及孩子良好性格的養成。 跟別的嬰兒不同的地方在於她很懂得謙讓,不與人爭東西,但我們想讓她學會表達自己的意願。在早教班裡,孩子可以跟很多小朋友一起交往,這對她的人際交往能力、表達意願的能力等都是一種鍛鍊。
有的東西父母可以教,但有的在單一的家庭環境裡是給不了他(她)的。早教投入不低,因此我覺得家長要對孩子有充分的瞭解,明確宗旨,不要盲目地跟從或者攀比。重要的,要清楚嬰兒需要什麼。
走出戶外用心陪伴
秒秒媽:回憶我們的童年,有滾鐵環、跳格子、踢毽子……而我們的孩子呢?如果自小就讓他們學這學那,將來他們的回憶裡或許只有電腦、教室或者「反抗」。
我們全家人都反對讓那麼小的孩子就去那樣相對封閉的環境。現在每個週末,我們都會帶孩子走出戶外去親近大自然,去爬山、去海灘玩,在這期間自然而然地培養她的情商。
我們每日都很用心陪她,聊天、睡覺前給她講故事……讓她感受到我們的愛。秒秒4歲多,之前上過一節早教課就「逃」了。平時都由家人教,現在她也懂得給自己找台階下,跟媽媽鬧彆扭後,會說「要不你親我一下,我就乖了」。
我認為沒有必要投入那麼多到早教班,重要的還是家長自己要用心。
機構意見
親子同樂養成習慣
早教機構有著近6年的早教經驗的專家說,如今她家嬰兒已經8個月大了,也在早教機構裡上了兩三個月課。作為從事早教的人員,她認為,早教對孩子的成長、健全人格的形成很有必要,但並不是要把孩子培養成「天才」。認為早期教育就能激發出孩子潛能將其培養成天才和早教就是給孩子灌輸知識的想法都不正確。
早教主要是通過遊戲的方式、親子同樂的形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例如每次上完課教師都會說 「請嬰兒把東西放回原來的地方」、「請嬰兒等待」,使其懂得物歸原處、有秩序感。而上課的內容則是證據孩子的八大智能 (人際、語言、邏輯、運動等)進行設計。
「3歲之前,孩子都處在無意識的吸收過程。這個時候讓孩子學東西,他不會有負擔。」同時這也是抓住孩子的敏感期,為3歲後的情商發展、進入幼兒園小學打基礎。早教的意義在於提供一個環境,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和人格成長進行「激活」,從而為其日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當然,父母在家裡教養也非常重要。但父母跟外界朋友又不一樣。」孩子需要接觸外界事物,培養人際交往、溝通能力,需要一個與外人交往的環境。
此外,更確切地說,早教教家長的更多。每週上課,家長都需要配合教師,幫助嬰兒進行運動、語言、意志表達等,通過互動能夠及時發現嬰兒的亮點、優勢;同時,也能學習到照顧、瞭解嬰兒的方法,並將方法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既促進親子感情又能與教師和其他家長交流、分享育兒經驗。
名師說法
過早開發揠苗助長
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家庭處在幾代人一起養育一個孩子的結構,這麼多大人都願意為孩子的成長發展付出。但是什麼樣的教養才是最好的呢?花高投入在早教上就能收到好的效果嗎?
要開發小孩子的語言、數學、觀察、認知等智能,需要他的生理、心理發展到一定程度才有效果。如果不按成長規律,一味地給他增加所謂的 「營養」,將對他的成長不利。例如小樹的成長需要陽光、水分和營養,但如果水澆得太多或營養過剩,那麼它將無法正常生長,甚至可能會夭折。從孩子成長的觀點講,知識性的學習應放到小學及以後去學。過早、過度地開發孩子的潛能就相當於揠苗助長。
家庭為主適當取經
教養孩子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家長應有意無意地通過孩子自己的思維去觀察、發現、學習,不能夠強制灌輸給他。如果初為人父母,不懂得如何養育嬰兒,那麼,到一些機構、中心去「取經」是可取的。當前,80後的媽媽越來越多,但很多人都不懂怎麼照顧孩子。從這方面來講,進早教就相當於培訓媽媽,教媽媽如何去瞭解嬰兒、與嬰兒互動等。在早教中心學習之後,家長應該將所學到的延伸到家裡,自己教、持續教。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