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父母學堂] 嬰兒洗澡,學問多多

各位家長一定想知道,嬰兒洗澡有哪些宜與忌。

嬰幼兒皮膚柔嫩,而新陳代謝又十分旺盛,汗液及其他排泄物容易積留,洗澡是嬰幼兒護理的重要內容,但也應選擇時機,有些情況下需要減少洗澡次數,或暫時不洗澡。

嬰幼兒預防接種24小時內最好不洗澡,但可以擦身、換衣。一週內洗澡時應保持注射局部的清潔、乾燥,不要沾水。卡介苗接種2~3個月內,局部滲液結痂是正常現象,洗澡時應注意不要碰破。

夏季需要每天洗澡,甚至一天洗數次。冬季氣溫較低,出汗少,皮膚不易髒,洗澡時稍不注意又容易受涼感冒,故可適當減少洗澡次數,但至少每週洗一次。

嬰幼兒煩躁不安、食慾減退、啼哭不止,通常是生病徵兆或疾病症狀,可暫時不給孩子洗澡。這時洗澡會使孩子疲勞,水溫還會使全身血管擴張,血流加快,病情加重或體溫升高。當嬰幼兒發熱、頻繁嘔吐、腹瀉,體內水分丟失,致使有效循環血量減少。洗澡時血管擴張,大量血液淤積於皮膚及皮下組織,容易發生低血壓,嚴重者可發生虛脫。嬰幼兒退熱後不足兩晝夜(即48小時)的,也不宜洗澡。因為退熱過程中,皮膚毛孔開放,外衛不固,抵抗力低下,此時洗澡恐再次外感風寒,使疾病反覆或加重。

嬰幼兒喂完奶或吃完飯後不宜馬上洗澡,至少要間隔1小時。嬰幼兒的胃呈水平位,上口(賁門)括約肌較鬆,下口(幽門)括約肌較緊。吃飽奶後馬上洗澡,體位變化太大,搬動後胃像瓶子倒了一樣,易將剛進食的食物又吐出來,嚴重的可引起窒息,危及生命。

胃腸道蠕動和血液循環主要受植物神經支配。飽食後,副交感神經興奮,胃腸道蠕動加速,血液大量充盈積聚,以完成消化、吸收功能。此時立即洗澡,皮膚受熱而擴張,血流量增加,血液循環驟然減少,導致胃腸蠕動下降,消化液分泌減少。長期如此,會影響消化系統功能,引起消化不良、胃腸功能紊亂等症狀;此外,如果遇到嬰幼兒皮膚燙傷,或患膿皰瘡、水痘、麻疹等疾病時,皮膚表皮有不同程度水腫、破損、滲出等炎症反應。洗澡往往加重皮膚損害或誘發感染,加重病情,甚至導致敗血症,應暫停洗澡。

總之,為嬰兒洗澡時,不僅要注意季節、氣候、室溫,還要瞭解孩子的健康狀況和生理特點。嬰幼兒皮膚角質層軟而薄,血管豐富,而且敏感,吸收能力強,洗澡時水溫在25~35攝氏度為宜,成人以肘部伸入其中試一試,不冷不燙正好。洗澡時不宜用藥皂及鹼性肥皂,以免皮膚表面油脂完全去除,降低防禦功能。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