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每10萬人就有200名柏金遜患者,外國研究指約1成患者於40歲或以下發病。曾有中學男教師早於32歲時柏金遜症病發,需一直服藥,惟活動能力及肌肉張力異常持續,最終需轉任毋須直接對人的工作。腦神經科專科醫生盧文偉解釋,柏金遜症年輕患者多因家族遺傳所致,病徵與長者相似,出現手腳震顫、肌肉僵硬或肌張力異常等徵狀;惟年輕患者多不接受患病事實,重複找不同醫生求醫,出現更焦慮及抑鬱等問題。
「生理上因為此病會減少分泌負責調節情緒的多巴胺,而此症同時又會令患者對未來感到擔憂。」傳統藥物對年輕患者副作用較大,但可配合新藥紓緩病徵,令患者如常工作。50多歲曾從事酒店業的陸女士,02年患柏金遜症。她確診後不想告知同事上司,惟病情影響,令她工作常出現失誤,因而常被上司責罵,終於兩年前辭職。她現時定時服藥,多做運動,以紓緩病徵。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