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深腦刺激術,紓緩柏金遜

本港有超過1.3萬名柏金遜症患者,主要靠藥物紓緩病情。惟藥效會隨時間變差,患者有機會突然「死火」,全身無法動彈。最新研究證實,此類患者若接受手術治療,可改善五成病情,正常活動時間更延長一倍。對醫學界而言,柏金遜症一直十分神秘,除了成因未明,目前亦無法根治。香港運動障礙學會委員、神經外科專科醫生潘德立直言,幾乎所有患者會於用藥後十年出現「藥效變動」,即藥物有效時間愈來愈短:「因為藥效水平波動,患者前一分鐘雖活動自如,下一分鐘可能會僵硬得無法動彈。」

若出現「藥效變動」,患者可考慮接受「深腦刺激術」,幫助控制病情。香港運動障礙學會2009年開始進行本地首個有關研究,結果發現30名患者於手術後兩年,整體病情及運動能力均有五成改善,正常活動時間延長逾一倍,用藥劑量亦可減少約五成。42歲的李小姐因家族遺傳,26歲已確診患柏金遜症。在患病初期,藥物治療有效紓緩手腳僵硬及顫抖等病徵,惟數年後逐漸失效。前年起病情愈來愈差,做護士的她常常於上班期間突然「死火」,曾試過三小時無法行走。她遂於去年接受手術,至今情況良好,能夠正常行走及工作,她形容「成個人都輕鬆晒」。

學會表示,手術原理是將脈衝產生器及電導植入患者體內,藉持續產生的電流,刺激患者腦部組織,調節腦內不正常的神經信息,從而紓緩柏金遜症徵狀。學會委員、神經外科專科醫生陳達明強調:「手術只是將病情拖回五至十年前,患者病況仍然會隨時間惡化。」目前全港三間公立醫院包括威爾斯親王醫院、瑪麗醫院及伊利沙伯醫院均提供此手術治療,合資格患者可獲全費資助。陳達明提醒,手術需全身麻醉,年紀較大、患有認知障礙及嚴重心血管疾病者均不適合接受手術。另手術風險包括出血、傷口發炎及感染;術後五至九年亦需更換脈衝產生器電池。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