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柏金遜病人都會出現手震硂動作遲緩等症狀,嚴重者更不能控制大小便及不良於行,這些病徵都屬運動障礙疾病,即身體肌肉動作出現問題。深層腦部刺激術近年對改善這類疾病成效顯著,有柏金遜症病人表示「手術之前要坐輪椅,𠵱家行街跑步都冇問題」。
運動障礙疾病多出於原發性,如柏金遜症、肌張力障礙症等,因此無方法預防或根治。伊利沙伯醫院神經外科副顧問醫生潘德立表示,深層腦部刺激術是現時治療柏金遜症最有效方法,手術會於病人大腦的丘腦下核植入一條電極導線,再將「深層腦部刺激器」(即電池)植入鎖骨皮下,藉電流刺激改善大腦不正常活動,改善手腳協調問題,電池每4至6年更換一次。
改善手腳協調 可跑步
53歲的林先生於2009年確診初期柏金遜症,起初以為「冇乜嘢」,靠服藥控制病情,惟到2014年發現藥效時間越來越短,嚴重時更需坐輪椅,「返唔到工,乜都做唔到,對自己好失望」。經診斷後決定進行手術,仍在康復中的他表示「以前朋友叫我出街都唔想出,但𠵱家行路跑步都冇問題」。伊院內科副顧問醫生陳曉輝表示,多數病人初期難以察覺病情,「做唔到一啲好細微的動作,例如係扣衫鈕同縛鞋帶」,或是無故對週遭事物失去興趣,陳建議市民有疑問應及早求醫。
伊院於2004年設立運動障礙治療綜合中心提供跨部門診治,潘德立指該院平均每年有20至30個新症需進行手術,中心成立後手術輪候時間由一年減至6個月至9個月。現時全港僅威爾斯醫院、瑪麗醫院及伊院提供深層腦部刺激術手術,以往手術花費逾10萬元,現經評估後的病人毋須支付手術費及換電池費用。
記者趙雅婷
from:
http://hk.apple.nextmedia ... 150921/19303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