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工作長時間站立 腳部血管變蚯蚓狀 19歲瘦仔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並非中年人或長者才會患上的疾病,只有19歲的青年,也因經常站立而患病。外科醫生表示,約九成患者的血管會呈現蚯蚓狀,但一成人因皮下脂肪纖維化或皮膚硬化,令症狀變得不明顯;市民若出現雙腳皮膚乾燥、傷口難癒合等疑似靜脈曲張症狀,應及早求醫。

外科專科醫生熊健稱,靜脈的瓣膜功能不全,即未能正常閉合,可致回流往心臟的血液局部倒流,引致血液積聚下肢靜脈,造成曲張。靜脈曲張屬退化病,長者較常見;逾半求診者有家族遺傳史,整體多數為大隱靜脈曲張。靜脈曲張分六期,早期為網狀或蜘蛛網紋靜脈;第二期為血管突出呈蚯蚓狀;之後會出現腳眼腫脹,或皮膚變深色、乾燥及痕癢,症狀似濕疹;最嚴重第六期為皮膚有潰瘍。

他表示曾治療最年輕的患者僅19歲,這名青年病人無家族遺傳史,在餐廳工作須長時間站立,身形偏瘦,因走路時腳部感疲累、脹痛及血管呈蚯蚓狀求診,檢查證實其中一隻腳出現大隱靜脈曲張,屬第二期,須接受射頻治療,破壞問題血管,阻止血液倒流及控制曲張。他指,這名病人患靜脈曲張的原因不明,屬罕見個案,臨床經驗顯示,20至30多歲年輕個案佔整體病人不足10%。

以為女人病男士易延誤求醫

不少人誤以為靜脈曲張是「女人病」,他指出求診者確實是女病人較多,與女性通常難忍腳痛,或是接受不到外觀受影響有關,其實男士也會患上此病;逾半求診個案已出現第二期症狀,即蚯蚓狀血管,不少男患者更拖至後期才求醫,出現皮膚變色、痕癢或潰瘍等嚴重症狀。

他指出並非所有患者均會出現蚯蚓狀血管,約一成病人無此明顯病徵,「肥人尤其皮下脂肪較厚,致肌肉纖維化;或較瘦嘅長者,因皮膚硬化,佢哋曲張嘅靜脈未必谷起或突出,不會形成蚯蚓狀」。他表示也有人誤解曲張引致的皮膚病,包括膚色變黑及乾燥痕癢為濕疹。其實濕疹可影響全身皮膚,尤其關節位;但靜脈曲張引致的皮膚病,只局限下肢,多集中膝關節以下的足踝位置,提醒市民如出現相關症狀,加上腳部傷口長期無法癒合,應及早求診。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