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日子天氣忽冷忽熱,很多鼻敏感患者鼻水流過不停,頻頻「包雲吞」,既辛苦又影響儀容,若情況嚴重又置之不理,更可引發其他問題如鼻竇炎、鼻瘜肉等。要平安過渡秋冬,以下的患者生活錦囊就必須要知。過敏性鼻炎,俗稱鼻敏感,是慢性鼻炎的一種,至今成因不明,但其發病基理則已得到確定。致敏原進入身體後,與抗體「免疫球蛋白E」(IgE)結合,並釋放出大量信息以刺激免疫系統產生連串的過敏反應,問題便由此而起。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黃漢威說:「患者的鼻膜會變得腫脹、分泌物增多及痕癢等,於是開始有鼻塞、流鼻水及打噴嚏等不適情況,由於經常要抹鼻水,患者的鼻子便較為通紅。」
不想出現上述情況,患者先要了解自己因何發作,畢竟引起病發的元兇相當多,可以是吸入空氣中的塵蟎、花粉、霉菌、化學物;亦可能是進食花生、腰果、蝦蟹後出事。此外,有些人屬溫差性敏感,在現時天氣轉涼下,情況尤其嚴重。「此類患者平日進出冷氣地方時,鼻的血管會出現過敏,因而不斷打噴嚏和流鼻水。而在此期間,溫度由熱轉涼,令很多患者發作,近日在我接觸的求診患者中,有7 成個案與鼻敏感有關。」此外,現時天氣乾燥,較易流鼻血,不過對於患者來說,則可能全年無休會發生,皆因他們鼻內的黏液容易把鼻膜黏著,當揉鼻或用力拭鼻時,鼻腔便有機會受損。流鼻血事小,最令人擔心的是,鼻敏感還可引發一些更嚴重的問題。「當鼻甲骨被鼻黏膜包圍著,會時脹時縮,當膨脹得太厲害時,會堵塞鼻竇的出口,正常的分泌物便無法在此流出,當有細菌進入就會發炎,造成鼻竇炎,鼻水會變黃或變綠,甚至發臭。要注意的是,長期鼻敏感更可令鼻內長出瘜肉,體積太大會阻分泌物流出,嚴重更會阻礙呼吸。」
歸根究底,鼻敏感是源於身體對致敏原的過度反應,避開這些致敏原是首要做的事,當中有很多患者都對塵蟎有過敏。若你是一分子的話,必須做好家居環境的清潔工作,例如要經常清洗窗簾布和冷氣機隔塵網,而室內也要保持乾爽,天氣好時就要打開窗戶幫助通風。至於床上用品的清潔方法上,亦有要點注意。「患者應選擇一些防塵蟎的床上用品,並避免在室內拍打床褥被鋪,以免揚起塵埃,最好放在太陽下晾曬,有助殺死躲藏的塵蟎。此外,不要把毛公仔放在床上、選用有玻璃的書櫃,均有助避開這種致敏原。」至於鼻敏感發作是由溫差所致的話,在出入冷氣地方,甚至在現時轉季的時候,應帶備頸巾或圍巾,有需要時戴帽,都對情況有幫助。
當然,無論家居有多潔淨,禦寒措施做得有多足,亦難以完全阻止鼻敏感翻發,若病徵持續,應求醫處理。「據世衛組織的定義,若鼻敏感不影響患者睡眠和日常生活;患者起床後可能只打一、兩個噴嚏;一星期內只有兩日出現上述徵狀,只屬輕微病情,一般毋須求醫。相反,若症狀持續,一星期有多達4-5 日病發,就要接受治療。」患者都知道鼻敏感暫時沒法根治,不過亦毋須灰心,因為透過一些藥物可把徵狀控制好。治療藥物可分為3 大類,最常用的是抗敏藥物,主要為抗組織胺,可助減少流鼻水、痕癢及打噴嚏等症狀。第二種為通鼻塞藥物,必須小心使用。黃漢威醫生說:「這類藥物可令鼻膜的血管收縮,達到通鼻塞的作用,分為口服劑及噴鼻式兩種,後者可於數分鐘內起效,但不按醫生指示及長期使用,均可引致反彈作用,鼻塞問題更可比用藥前更嚴重。」
最後是類固醇,不少患者聞之色變,只因對其不了解。「長期使用口服類固醇的確可引起嚴重併發症,故此醫生處方時亦會特別注意,而噴鼻式類固醇則很安全,即使長期使用也不會出現併發症,而且已獲FDA (美國食物及藥品管理局)認可,兩歲以上就可使用這類藥物。」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