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嗅覺衰退警號 柏金遜症另類預兆

全球柏金遜症患者超過四百萬,估計本港患者亦約有一萬人,但由於患病初期無明顯病徵,因而多未能及早確診及治療。最近有研究指,嗅覺或與柏金遜症有關,透過測量嗅覺減退情況,長遠有望幫助盡早發現和治理,以延緩腦部退化速度。

本地進行存在誤差

對於上述研究,腦神經科醫生鍾鎮邦解釋,柏金遜症是一種常見的腦退化疾病,由於種種原因,患者的腦部細胞,病發後會逐漸緩慢地衰退至死亡。因早期症狀未必會影響控制動作的腦細胞,故病發初期多不會有手震、步履不穩等典型情況出現。但如已出現了行動不便等典型症狀才被確診,即代表有近50%的腦細胞受損,病情已達十分嚴重程度。醫學界一直致力尋找早期確診的方法,直至近年才發現,於病發最初期,首先受影響的為腦部嗅覺區域。當嗅覺受影響約近十年,才會出現活動能力受損徵狀,因此理論上可透過檢測患者的嗅覺,推斷出病人是否患有早期的柏金遜症。但因本港空氣較差,加上發達地區人士較易有鼻敏感問題,嗅覺健康可受到多個因素影響,會令檢查的準確性下降,致使本港暫時仍未有個案,利用檢測嗅覺的方式來作診斷。至於外國,則曾有商營機構將此檢查製成測試包,內含多種不同味道用以檢測嗅覺,但測試結果暫時亦只限於醫學參考之用。

腦部掃描助確診

鍾醫生又補充,柏金遜症確診難度一般較大,研究發現普通西醫的確診率只有五成,而腦神經科醫生則達八成,至於專醫治柏金遜症的腦神經科醫生,其確診率亦只有九成。現時確診此症的最準確方法,是讓患者接受「正電子腦部掃描」,以診斷腦部細胞有否出現退化。方法為先將一種特別的顯影追蹤劑注射入病人體內,為其進行正電子腦部掃描。由於顯影追蹤劑會深入腦部負責運動神經的部位,故可從掃描造影中,觀察到該部位是否有異常情況,一般都可於病發早期確診。

其次,另一容易被忽略的早期病徵,是患者的立體視覺會受影響。由於腦部細胞出現退化,眼及腦部處理三維空間的能力亦會受損,因此患者視物易失去距離感。不少患者經常跌倒或碰撞到物件,除有可能是腦部運動區域受損引致外,缺乏立體視力也是成因之一。建議如察覺家中長者常錯估距離、步履不穩,或拿取物件時常失手,均需要留意是否為柏金遜症先兆。

四大治療方向

雖然現時仍未有可根治柏金遜症的方法,但可因應病情,以不同治療方法減慢退化,盡量維持患者的正常生活。

1.善用藥物

利用具增加多巴胺作用的藥物,增加腦內多巴胺,以改善患者的活動能力和手震等病徵。藥物需要長期服用,自行中止服用有可能會令病情反彈。

2.復康療程

透過物理治療、言語治療等,訓練患者肌肉及關節,促進手腳協調、改善說話及吞嚥能力,並讓病人學會自我照顧,減少意外發生。

3.手術處理

部分嚴重病者可利用電極刺激或其他手術方法,以刺激和麻痹部分腦部細胞,從而減輕手震、肌肉僵硬等情況,改善患者生活質素。

4.心理輔導

因柏金遜症患者易受病徵影響產生抑鬱等情緒問題,照顧者亦會因長期照料壓力而感沮喪,故如長期感到不開心,即應向心理治療等專業人士求助。

細察早期病徵

很多人誤以為長者多數會有手震或肌肉僵硬,其實很多長者亦可活動自如,故建議應細心觀察他們是否有以下早期病徵,如有懷疑應盡早求診。

1.手腳震顫

患者手腳靜止不動時,會有明顯的間歇或持續性不受控制震顫情況,一般初期只集中於一隻手或腳出現,慢慢才再蔓延至另一邊身。

2.肌肉僵硬

患者手或腳部肌肉會變得僵硬,在屈曲或伸直手腳時,會感到出現阻力。部分人情況可明顯影響活動能力,即使簡單動作亦難以順利完成。

3.動作遲緩

對肌肉的控制能力下降,不但行走時手腳難以協調,亦會有書寫困難、臉部缺乏表情、長時間不變換坐姿,甚至起步或停步也感困難。

4.聲調變化

腦退化可影響患者控制口部肌肉,造成吞嚥困難、言語不清,或者說話聲調改變的情況,甚至會不自控地流唾液。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