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面愁容的張姨帶著兒子華仔來到腎病專科門診,一坐下就對醫生說:「我兒子才7歲,患腎病卻已有5年了,反反覆覆總是不好。同村的阿寶得的也是這種病,可他很快就好了,再沒復發過。」醫生耐心地聽著張姨的訴說,並仔細看了華仔以往的檢驗單。張姨說:「剛開始起病的時候到醫院看過病,醫生說孩子得的是腎病綜合徵,並開了強的松,孩子吃了十幾天藥,臉和腿不腫了,尿蛋白也消失了。我擔心西藥副作用大,就給孩子停了西藥單服中藥,但過了沒多久,又重新出現浮腫和尿蛋白。在這幾年中每次出現浮腫和尿蛋白時,我就給他吃一個月或半個月的強的松,浮腫和尿蛋白就消失,可是就斷不了這病根。」
為何易復發小兒腎病綜合徵簡稱腎綜是兒科的常見病,有大量蛋白尿、高度浮腫、高脂血症和低蛋白血症等四大特徵,即「三高一低」現象。目前臨床上對腎綜的治療仍是以應用激素為主,但治療後仍反覆復發是個很普遍且令家長頭痛的問題。那麼,究竟怎樣才叫復發呢?臨床上的界定為:尿蛋白轉陰並停用激素4周以上,尿蛋白又呈2個「+」或以上者為復發;如果在激素用藥過程中就出現上述變化為反覆;半年內反覆或復發2次或以上,1年內3次或以上為頻反覆或頻復發。
小兒腎綜復發的原因多種多樣,主要與以下幾種原因有關。
激素使用不規範,這是引起復發最主要的原因。往往有一些家長不遵醫囑,使用激素不規範,如首始劑量不足,療程不夠或看到孩子吃了藥後浮腫消退了,尿蛋白也消失了,就立即減藥甚至停藥,像華仔的媽媽那樣,這樣做通常在十幾天後患兒又再出現浮腫和蛋白尿。
感染也是引起復發的常見原因。感染包括常見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和皮膚、口腔及尿道的細菌感染。這些微生物作為一種異種蛋白在身體裡成為抗原,可以引起病人發生非特異性免疫反應,這時病人的腎小球毛細血管的基底膜(是腎臟過濾體內代謝產物的膜)發生了過敏反應。正常時血漿裡的蛋白質不能夠從這層膜通過,但發生過敏反應的這些病人其血漿裡的蛋白質可以從這層膜濾出,因此導致血漿的蛋白質從尿中排出,也就出現臨床所說的「三高一低」的表現。這是小兒腎綜起病和復發的原因。激素的治療正是為了抑制這種過敏反應。因此,常見某些患兒在治療的過程中本來症狀已基本好轉,但若不小心感冒,又沒及時治療,很容易引起腎綜的復發。
某些預防接種可能誘發或使病情加重,機理跟上述感染的機理相同。
腎綜的復發還與病理類型、遺傳有關。
對激素治療敏感的類型,復發率較低。但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對激素敏感的患兒中,也只有約30%初發後不再復發,40%初發後有1~3次復發,剩下30%的患兒仍要反反覆覆達數年。
如何預防復髮針對以上病因,在預防小兒腎綜復發時,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規則用藥。目前國際上大都採用中長程激素療法,我國也一樣,一般用「強的松」或「潑尼松」。開始劑量每天每千克體重2毫克,早餐後一次頓服或分2~3次飯後服,獲得緩解後(通常需4~8周)再繼續原劑量治療2周,以後每2周按原劑量的10%逐漸減量,直至停藥。療程一般要6~9個月。這其中有幾個原則:劑量要足,療程要夠,減藥要慢。因此家長切不可自作主張,自行減藥,或者看到症狀有所減輕便馬上停藥。
第二,頻繁複發的患兒可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適當延長激素治療的時間,但家長不要為了預防復發,而自行延長激素治療療程,這樣有可能適得其反。
第三,預防感染。患了感冒等要及時治療,尤其是皮膚、尿道感染等易被忽視,家長對此一定要提高警惕,一旦發現症狀應及時治療。
第四,由於預防接種也有可能導致病情復發,建議腎病患兒在治療期間需預防接種的,儘量避免使用活疫苗,在大量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時可相應延長接種時間,一般應在症狀緩解半年後進行。
最後,合理的飲食和運動對預防復發同樣重要。水腫和大量蛋白尿或有高血壓者,應臥床休息,病情緩解後應適當活動,但不可參加劇烈運動,否則會誘發復發。除非有水腫和高血壓,一般不應限制食鹽。對於腎病患兒膳食中蛋白質攝入量問題,以往傳統主張採用高蛋白膳食,以補充尿中丟失的蛋白質。但近年來注意到過高的蛋白質攝入,腎病未緩解時似乎無助於血漿白蛋白的升高,反而導致尿中排出更多的蛋白,可能加重腎小球的損害,並促進腎小球硬化。因此,臨床主張適量蛋白質飲食,每天每千克體重2克為宜。所給的蛋白質以高生物價的優質蛋白如乳、魚、蛋、禽、瘦肉等。忌食蝦、蟹等易過敏的食物。
病情的反反覆覆影響患兒的身心健康,患兒父母應很好地瞭解腎病的有關知識,積極配合治療,最大限度減少復發。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