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資訊分享] 小兒腎病六大誤區

腎病綜合症是一組由多種原因引起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導致血漿內大量蛋白質從尿中丟失的臨床綜合症。在小兒腎臟疾病中發病率僅次於急性腎炎。

本病有四大特點:

①化驗尿中有大量蛋白質;

②化驗肝功能示低蛋白血症;

③化驗血脂明顯增高;

④水腫明顯。

其中以第一、二兩項為必備的基本條件。確診為腎病綜合症後,父母對患兒的日常生活往往存在著一些認識誤區,現擇其常見幾種敘述如下:

1.誤以為腎病綜合症患兒必須休學。

對待這個問題,比較科學的是實行生活管理分級標準:

A級:腎病變活動需接受治療者,不能參加學習及一切文體、社會活動。

B級:腎病變仍有活動性,但已處於恢復階段,可接受教室學習,免體育活動及社會文化活動。

C級:腎病綜合症停藥後病情處於緩解中,可接受教室學習及從事輕體育活動、文化活動。

D級:腎病綜合症停藥後病情長期處於緩解中,但運動後尿液仍有改變者,應防止劇烈運動及長時間體育活動。

E級:腎病綜合症停藥後病情長期處於緩解中,運動後尿也無變化,可與健康兒同樣從事正常生活,但仍需定期查尿。

因此,除患兒水腫顯著或大量蛋白質,或嚴重高血壓者需短暫休學臥床休息外,其他的病情緩解後可逐漸增加活動量,繼續上學。

2.誤以為必須禁止患兒吃鹽。

腎病綜合症患兒顯著水腫和高血壓時,應短期嚴格限制水鈉攝入,病情緩解後不必限鹽。一般病例腎病活動期每日需給食鹽1~2克,以保證生長發育的需要。絕對限鹽可導致患兒疲乏無力、噁心、嘔吐,嚴重者導致生命危險。

3.誤以為患兒應攝入高質白質飲食。

過多的食物蛋白攝入,在腎病未緩解時,只是尿中排出更多的蛋白,而且可能由於蛋白質的過度負荷,加重腎小球的損害。因此,目前主張適量蛋白飲食,同時供給適量的能量。一般腎功能正常的腎病患兒,鑑於尿中長期丟失大量蛋白及小兒生長發育的需要,膳食中蛋白質的攝入量宜佔每日總熱量的8%~10%,或每天1.2~1.8克/公斤。伴有腎功能不全者宜減至每天0.5克/公斤。所給的蛋白質以優質蛋白(乳、魚、蛋、禽、牛肉等)為宜。

三餐中蛋白質量的分配應重點放在晚餐。此外,在應用皮質激素治療過程中,患兒食慾異常亢進,往往過度攝食致體重猛增,可能發現肝大、脂肪肝。對這些患兒熱量攝入應適當控制。

4.誤以為患兒應常規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感染是腎病綜合症發病的誘因,也是腎病綜合症的常見併發症。一旦發生感染,包括感冒、腹瀉等,必須積極及時治療,否則可能引起感染擴散或使腎病綜合症加重。因此,多數家長為了防止患兒感染,經常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殊不知,腎病病人本身免疫力低,再加上服用激素,若再長期使用抗生素,則容易導致耐藥菌株的產生及發生菌群失調、二重感染。所以,不主張腎病患兒預防性使用各種抗生素。

5.誤以為患兒不能行各種預防接種。

各種預防接種可能引起腎病復發,特別是對病理類型為微小病變型兒童,預防接種可能誘發或使病情加重。但對腎病患兒放棄或過度延遲接種疫苗是不明智的。腎臟病患兒預防接種的原則是儘可能按照國家衛生部預防接種進行,但要避免使用活疫苗。在大量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時可相應延長接種時間,一般應在症狀緩解半年後進行。

6.誤以為西藥不能徹底根治腎病,而盲目濫用中藥。

絕大多數腎病綜合症患兒應用激素時加用一些中藥,例如六味地黃丸,可以減輕激素副作用,鞏固療效,防治復發。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盲目崇拜而濫用中藥。近年來有關中草藥引起腎病的報導越來越多,如馬兜鈴酸腎病。我國的中成藥如龍膽瀉肝丸、八正合劑等均含有馬兜鈴酸,患兒應用後,可出現腎間質纖維化,部分病人短期內進展到腎功能衰竭、尿毒症階段。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