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在小兒期並不少見,可輕可重,可為暫時性,可為持續性,亦可反覆發作。由於部位和伴隨症狀均不相同,必須結合病史、體徵以及必要的化驗檢查進行綜合分析,才能查明原因。
⒈全身性疾病:導致小兒期頭痛最常見的原因是全身性疾病。此時,患兒的頭痛症狀多種多樣,輕重程度不等,但往往是暫時性的。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
⑴發燒:任何原因(感染、高溫環境、脫水等)所致的發熱,都有可能導致不同程度的頭痛、頭昏和頭脹。
⑵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其他原因所致的精神緊張:精神緊張、過度疲勞是頭痛的常見原因,尤其是體力衰弱、睡眠休息不夠、飢餓或營養供給不足時多見頭痛。頭痛常於飯前加重,且患兒會覺得疲乏無力。適當休息、增加營養或控制原發病,頭痛可以逐漸緩解。
⑶高血壓:小兒期高血壓患者不多,大多是由腎臟疾病(如急性腎炎、慢性腎炎、腎發育不良等)引起的。高血壓患兒大多數會頭痛,常為全頭脹痛或雙顳側頭痛。如果出現持續性的比較劇烈的頭痛,伴嘔吐、復視等,應注意是否發展為高血壓腦病(腦水腫)。
⑷代謝失調的疾病:如尿毒症、酸中毒、糖尿病昏迷早期、低血糖等。
⑸各種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苯胺類中毒,金屬中毒,磷、氯、硫殺蟲劑和農藥、氰化物、亞硝酸鹽類、四氯化碳、汽油、硫化氫等中毒均可導致頭痛,患兒同時迅速出現其他中毒症狀,結合中毒史可以鑑別。
⑹神經官能性頭痛:頭痛輕重程度和部位不一,檢查不出異常體徵。這種情況在小兒期比較少見,應慎重排除其他原因,才可考慮為此病。
⒉顱腦外局部因素:在小兒期,因眼、鼻、鼻咽、耳、頸部疾病而發生頭痛者甚為常見,症狀也各不相同。
⑴眼部疾病:頭痛多見於屈光不正(近視、遠視、散光)、眼內壓增高性疾患。其中,屈光不正所致的頭痛最多見,此時的頭痛多發生在前額部,有時向枕後放射,表現為持續性脹痛,有時較劇烈,看書或集中注視一點後頭痛加重。小兒角膜基質炎、虹膜炎、虹膜睫狀體炎、葡萄膜炎、先天性晶體脫位、先天性青光眼、眶內腫瘤等眼部疾病均可使眼內壓增高,導致患兒有明顯的頭痛症狀。
⑵鼻竇炎:急、慢性鼻竇炎常伴有頭痛。頭痛部位與發炎的鼻竇黏膜在同側,與體位及鼻分泌物排空條件有關,而且有一定的時間性。
⑶鼻咽部疾病:腺樣體肥大、咽後膿腫、鼻咽部顱咽管瘤可引起一側或雙側前額疼痛。
⑷中耳炎:急、慢性中耳炎均可引起頭痛。頭痛為反射性,與患耳同側。
⑸頸部疾病:頭痛可見於頸肌損傷或炎症、頸椎病變(骨髓炎、腫瘤)、頸部皮膚或皮下組織炎症等。此種頭痛多發生在後枕部,與頸部疼痛同時發生,且在顱頸交界部位有壓痛,也有的呈放射性頭痛,可持續數月,時輕時重。
⒊顱腦內疾病:小兒期顱腦內疾病幾乎均有頭痛症狀,大部分由顱內壓增高、硬腦膜直接刺激或牽引以及腦血管異常收縮、舒張或搏動等原因引起。此外,腦神經及頸神經對痛覺較敏感,受損時亦可發生頭痛。
顱腦內疾病所致的頭痛常伴有其他神經系統症狀,如意識障礙、腦膜刺激征、淺和深反射異常、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定位和運動障礙、共濟失調和感覺異常等。
顱腦內疾病引起的頭痛常見於以下幾種情況:
⑴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腦膜炎、腦炎、中毒性或感染性腦病。
⑵顱腦損傷:腦震盪、硬膜下血腫、蛛網膜下腔出血、腦組織損傷。
⑶顱內佔位性病變:各種顱內腫瘤和轉移瘤、腦寄生蟲病和腦膿腫。
⑷腦血管病變:若患兒的顏面有明顯血管痣且出現腦神經症狀時,應考慮顱內腦膜血管瘤的可能性。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