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冷知識] 不可不知 四川地震知識解碼

一場四川大地震,令我們學會了很多。例如,一旦國難當前,原本被譏為一盤散沙的中國人立即會這麼勇敢和團結。當然,我們也學會了關懷和哀悼,甚麼叫守望相助、患難相扶持。
此外,我們也學到很多從未聽過的地震詞彙,例如「黃金七十二小時」。「堰塞湖」一詞更是震撼人心,因為它源自地震,卻隨時造成比地震更大的災害。現在,就讓我們重溫一些地震知識,以及記著我們曾經一起面對這樣的一場災難。
生命探測器
生命探測器可在冇障礙空間下,探測到500公尺內的生命跡象,如有障礙物,可探測出20公尺內的生命跡象,且可排除其他動物的心跳,同一時間搜索5個目標。
一旦發現生命跡象,探頭就會朝向有生命的方向,而探測器有6個探頭,可從四、五十公尺範圍開始逐尺搜尋敲打聲音。有些探測器更可透過電磁波,偵側到生還者呼吸時產生的微弱顫動和脈搏,亦可探測二氧化碳。此外,它更配備紅外線、光纖鏡頭等。

地震後的傳染病
傳染病醫生勞永樂指,地震災後1至2星期,會開始爆發各種傳染病。「首先係食水來源受破壞,沒有自來水和井水,加上無法生火煲水,排污系統亦受破壞,污穢物累積,便會出現霍亂、痢疾、諾沃克病毒和輪狀病毒等腸道疾病。
「其次係難民營環境擠逼,人多空氣差,容易出現流感、痳疹和流行性腦炎等傳染病。最後係災區到處積水,若溫度上升,蚊患嚴重,則登革熱、瘧疾、日本腦炎、痳疹會隨時爆發。尤其小孩和老人的抵抗力弱,更易中招。」
最新在災區出現的則是「氣性壞疽病」,由芽胞桿菌侵入傷者傷口引起,染上的人隨時要截肢保命。04年南亞海嘯後便有不少生還者染上此病。

衛生人員為防傳染病散播,不停在災區消毒。

進食不可急
何時開始進食要視乎生還者的狀況,例如仍未清醒或出現嘔吐現象,若勉強進食,尤其固體食物,食物有可能誤入吸呼道造成鯁塞。

截肢救命
骨科專科醫生高永文指,當病人被夾住無法動彈、肢體組織嚴重壞死、肢體傷口感染嚴重、血液循環受破壞,都需要考慮截肢。至於被壓多久才要截肢,則視乎肢體組織受破壞的程度。有時肌肉組織健全,但血液循環受破壞,無法再到達肌肉組織,或在低溫下數小時至10數小時才被救出,便要截肢;若在高溫下可能更短時間亦要考慮截肢。

這次救災多次出現即場截肢場面,震撼每一個人的心靈。

地震篇 如何發生?
今次地震是由於印度板塊向歐亞板塊推擠而成的。
地球表面其實是由多個板塊組成,這些板塊每年都以極緩慢的速度移動,並互相擠壓,在地底積聚大量能量。當板塊不能再承受這些能量時,能量就會從板塊的裂縫中急速釋放出來,形成地震。
今次的主角印度板塊由9,000萬年前已開始向歐亞板塊推擠,5,000多米高的青藏高原就是這兩板塊擠壓而抬升的陸地。時至今日,兩塊板塊仍在移動中,其中以印度板塊移動的速度較快,當印度板塊遇到四川盆地之下硬性地塊的頑強阻擋,最終便在龍門山北川的映秀地區爆發地震。

形成經過
1印度板塊以每年5厘米的幅度移向歐亞板塊。歐亞板塊以每年2厘米的幅度移向印度板塊。

2歐亞板塊受擠壓,形成喜瑪拉雅山,並以每年5毫米的幅度增高。

3在地底19公里深處,印度板塊正以每年18毫米的速度,在歐亞板塊底下向青藏高原方向移動,導致青藏高原不斷受壓,積聚能量。位於歐亞板塊內的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之間,地下有一條大斷層,當中的岩石破裂錯動,把長期積累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

4震源位於汶川地底10公里處。地震波向四面八方傳播,到達地面後引起地動屋搖山塌;今次錄得強度為黎克特制8級。

堰塞湖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地震引起山崩滑坡,堵截河谷或河床後儲水而形成的湖泊。
根據國家水利部5月18日的公布,四川地震災區有18個堰塞湖,主要因為山泥傾瀉堵截河谷、截斷水流而成的。堰塞湖的危險之處,在於上游來水不斷,水位繼續升高,一旦決堤,災害不下於地震。其實中國境內有不少堰塞湖,大都集中在青藏高原一帶,好像2000年4月發生的西藏易貢藏布大滑坡,便造成了堰塞湖。

地震後總會下雨
唐山大地震及汶川大地震後,災區不約而同下起傾盆大雨;台灣921大地震後亦大雨連場。科學家對大雨及地震的關係,還未有定論,但中國已有專門研究「地震氣象學」的科學家。
有學說認為,地震令地殼的熱力及水氣得以釋放,使地面的水分增加及快速蒸發,而地震發生後,巨大的能量會令水氣上升速度和高度大增,進入高空形成雨雲,因此災區特別容易出現暴雨。

地震3大預兆
地震前是有跡可尋的,可是這些預兆並不穩定,可能受到很多不同因素干擾,而且往往只能在震後印證,故難以作為預測地震的方法。中國北京野生動物園就建立了一個動物監測站,希望透過觀察動物的異常行為來預測地震,可惜未能成功預測到今次四川地震。

動物異常:
許多動物的某些器官感覺特別靈敏,故牠們能比人類提前知道一些災害事件的發生,因而做出異常行為。今次四川大地震前,綿竹地區就有過萬隻蛤蟆橫過大街搬家的場面。

地震雲:
地震雲的出現仍然是個謎,有說是因地震來臨前,地殼發生變動,磁場受干擾,影響雲層中電荷排列而形成。地震雲最常見是長條狀的,就像飛機留下的水氣痕跡一般,不過更厚重。中國古代就有「晝中或日落之後,天際晴朗,而有細雲如一線,甚長,震兆也」的記載。

地下水異常:
因為地殼變動,地下水可能會突然出現混濁、冒泡、升溫、變色、變味等情況,泉源更會突然枯竭或湧出。

救傷篇 黃金72小時
「黃金72小時」是地震發生後的黃金救援期,這是救援界的共識。在這段期間,生還者的存活率會隨著時間遞減:第1天(24小時內),生還者的存活率在90%左右;第2天降至50%至60%;第3天則為20%至30%。

圖中被困者之一的陳堅,在被困後73小時救出,表面仍清醒,誰知體內腎功能已衰竭,救出後未及洗腎便身亡。

被困者急需洗腎
腎科專科醫生蔡堅說:「被困者沒水喝,72小時後會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同時部分肌肉壞死,會分解出有毒酵素,沿血液走到腎臟,造成阻塞,無法排尿,令腎功能受損。故此傷者被救出後,要連續14日,每2日洗1次腎,這是最快洗清毒素的方法。若腎臟功能無損,又能夠及時洗腎,腎臟便能百分百復元,但若腎臟受損,生還者可能要長期洗腎。」

一旦過了黃金72小時,洗腎機便成為獲救者的保命關鍵。

救出後要蒙眼
壓在瓦礫下逾百小時的生還者,視網膜細胞適應了黑暗環境,加上瞳孔長時間放大,當被救出後,瞳孔無法即時收縮,視網膜細胞亦未能即時適應光亮,故他們都要蒙眼,否則強光傷眼,可能致盲。

善後篇 不同機構慈款用途
世界宣明會:

用來購買糧食、日用品及在災區建立兒童中心。由地震發生至今,宣明會已將500公噸的糧食、30,000張棉被、2,000套帳篷物料、800個帳篷、100個緊急救援包送到四川災區,更在災區設立3個兒童中心以協助受地震影響的孤兒。

樂施會:
採購救援物資,包括購買帳篷、食品及食水等基本維生物資,還會購買衛生用品如口罩、藥物及衛生巾等個人衛生及護理用品送往災區。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部分捐款已用作購買物資,包括1,000個帳篷、20,000張棉被、藥物、糧食、食水及淨水丸等。此外為救助受災學童,基金會購買了60,000套教學及康樂包,同時派人到災區為受災兒童提供心理輔導及為孤兒提供住所。

香港紅十字會:
購買物資,並派出醫護人員帶同所購買的食水、食品如餅乾等、帳篷及簡易藥品等緊急救物資,送到災區及為受傷的災民進行急救。

網上公祭
早前由國內幾個大型網站發起的網上公祭活動,主要是讓網民在網站為四川地震災民及死難者送上鮮花及留言悼念。雖然這網站在本周四凌晨已結束公祭,但另一個由新浪網提供的悼念網站,則仍會繼續,網民可登入http://news.sina.com.cn/z ... ke/mourn.shtml#獻花及留言。

失蹤熊貓去了哪里?
受四川地震影響,臥龍保護區內的64隻大熊貓,其中6隻曾一度失蹤,後來找回4隻,但仍有2隻未知去向。由於地震後臥龍保護區內嚴重損毀,不少人擔心熊貓會缺乏糧食及無處棲身而死亡,但海洋公園動物及教育總監吳首堅對本刊表示,熊貓雖然不能預知地震,但卻有一定的求生能力,就算地震後牠們生活的地方受到嚴重破壞,只要附近有草類植物或蔬果,相信牠們仍能維持生命。

不可不知 四川地震知識解碼圖片1

不可不知 四川地震知識解碼圖片2

不可不知 四川地震知識解碼圖片3

不可不知 四川地震知識解碼圖片4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