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除陶冶性情,更能刺激思維,減慢腦退化。香港歷史博物館籌辦首個專為長者及腦退化症患者而設的博物館活動,包括導賞團、工作坊及外展活動,藉藝術喚起長者往事記憶,並與親人透過展品講述自己故事,以緩和腦退化病情。有研究發現,長者參與博物館活動後,心理健康及生活質素均顯著提升,尤其改善焦慮及睡眠失調情況。
長者們優先獲邀到歷史博物館參觀自己的作品。(鍾君容攝)
歷史博物館籌辦「耆趣藝遊——賽馬會健腦行計劃」,至今已有約四千四百名長者及腦退化症患者參與。博物館今起至本月二十三日期間,展出長者們在計劃中創作的懷舊作品及多幅畫作。
展出點心模型皮影戲公仔
展品包括舊式日曆、暖水壺、茶樓點心模型及皮影戲公仔等,大部分為與他們成長有關的事物。
茶樓點心模型
皮影戲公仔
舊式理髮
香港中文大學訪問了六百五十三名長者與四十六名腦退化症患者,發現他們參觀博物館後,以五分為滿分,長者及腦退化症患者自行匯報的情緒分數上升約零點三分。生活質素方面,以五十二分為滿分,腦退化症患者由三十二分上升至三十五分,顯示博物館活動有助改善他們的心理及生活健康。
歷史博物館展出長者作品。
鄭嬋琦指不少長者初期羞於提筆創作,需要鼓勵。
賽馬會耆智園研究主任黃佩詩說,腦退化症(俗稱老人痴呆症)患者因記憶受損,在語言接收、執行及判斷能力上出問題,以至影響生活上的自我照顧能力,多數在六十歲左右有機會患腦退化症。她認為,透過博物館展覽,如展出舊日的涼茶舖、理髮店及士多等,有助刺激長者的長期記憶,減慢腦退化。
羞於提筆鼓勵後勇於創作
「藝術在醫院」總監鄭嬋琦表示,不少長者開始創作時十分害羞,「字都唔識寫,點識畫畫呀?」他們顯得無自信及抗拒,但經鼓勵後,大部分可鼓起勇氣提筆創作。
八十四歲的馮婆婆曾任幼稚園教師,當年教導兒童畫畫創作,她最擅長山水畫,但隨年紀漸老而疏於創作。她今次特意以舊式火水燈作畫,緬懷昔日鄉村日子。她坦言多年來孤身一人、無親無故,此活動有助她擴闊人際圈子及變得開朗。
from:
http://orientaldaily.on.c ... /00176_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