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香港乳癌資料庫的成立

香港乳癌資料庫的成立,可以講是時代的需要。在我們面對乳癌數目日益增加,二十年來成為女性頭號癌症,不僅女士們感覺身邊朋友及家人患乳癌多了,專注乳癌診療的醫生都覺得乳癌工作比以前忙了。可是卻有公共衞生專家認為香港乳癌發病率僅是西方國家的一半,而不值得研究防控的方法。

究竟我們面對的乳癌,與西方有甚麼異同?西方社會的防治措施又是否適合香港?我們亟需瞭解及掌握本地乳癌實況,才能作出正確分析,解決這些疑問,而不是盲目跟從外國的預防及治療措施。

香港乳癌基金會,作為關注乳癌患者的需要,及推廣乳健教育的團體,在2007年推動成立香港乳癌資料庫,獲當時食衞局局長週一嶽鼓勵,並由一個包括公私營醫生參與的督導委員會負責策劃,編寫內容,及與香港癌症統計處的伊利沙伯醫院臨床腫瘤部部門主管羅振基醫生,就如何開展工作磋商。

資料庫於是逐步與私家醫院及診所聯繫,並與醫管局屬下七大醫院聯網接觸及申請,至今已有六個聯網參加計劃,尚欠九龍中醫院聯網,即伊利沙伯醫院,癌症統計處的發源地。

香港成立癌症統計中心,已是五十年前的事了。以往早期治癌,只有手術一途。及至六十年代,才逐步出現化療及電療。那時在伊院出任放射治療顧問醫生的何鴻超教授(1916-2005),目睹不少末期癌症病人的痛苦,思量如何可以提供援助。具遠見的他,於是向政府申請撥地興建南朗醫院,為末期癌症病人,提供護理善終服務。

他亦倡議在伊院,他行醫的地方,成立癌症統計中心,以瞭解香港癌症狀況。通過蒐集病理化驗所,公、私營醫院的病人資料,分類有多少是癌症,以及男女病人數字,在結合死亡登記處的資料後,分析癌症每年的發病率及死亡率。這個癌症統計中心,至今都為醫生及醫療政策專家提供寶貴的數據。

此外,何鴻超教授還成立防癌會,為病人提供協助。他除了醫病之外,確實因應當時社會的需要,做了很多好事。那時他每星期都會來瑪麗醫院外科部,與王源美教授一齊與我們討論病例,提出不少亮麗而有見地的分析。能夠有幸跟何教授學習,我與有榮焉。

乳癌基金會可說是跟隨何鴻超教授為民服務的精神,在乳癌治療日趨綜合化的狀況,為病人提供各項支援,如相關資訊、治療前準備、康復後重投社會,以至如何調息生活等。香港乳癌資料庫的成立,亦是因應社會需要,豐富了香港癌症統計中心在乳癌方面的資料。

香港乳癌基金會網址:http://www.hkbcf.org
香港乳癌基金會電話:25256033

張淑儀醫生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

張淑儀
from: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1123/18944190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