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牛皮癬困擾身心

皮膚變紅、增厚、粗糙及脫皮等牛皮癬的病徵,狀甚難看,本來已經影響患者的外觀。更甚的是,此症病情反覆,遇上壓力、季節改變或其他誘因,便會觸發牛皮癬復發,使患者身心受困。不過,皮膚專科醫生表示,近年嶄新的生物製劑治療,改善病情的成效高,可為牛皮癬患者帶來曙光。

30多歲的外國駐港記者Mandy,身體一向非常健康,但她在數年前,手指的皮膚開始出現粗糙紅色斑塊,表皮上有多層白色鱗屑,經醫生診斷後確診為牛皮癬。Mandy 的病情反覆,時好時壞。發病時,雙手脫皮及潰爛,無法執筆和打字,嚴重影響工作。皮膚專科醫生侯鈞翔說,牛皮癬的確是一個十分惱人和困擾的疾病,這除了是因為脫皮、呈斑塊狀且又硬又厚的表面影響外觀,使患者感到尷尬以外,此病更是難以治癒,病情反覆,發病時又會令患者感到疼痛或痕癢。

據統計資料顯示,本港約有1%-2%人口患有此症,除了成年人或長期病患的長者之外,也有在青少年期發病的個案。侯醫生解釋:「牛皮癬,又稱為『銀屑病』,是表皮層出現異常角化、硬化的現象,病因主要跟免疫系統的一組『TH-1』基因異常有關。牛皮癬影響的範圍可以遍布全身,較常出現於頭皮、耳背、手肘、手掌、腳掌、腰背、膝蓋或下陰等等。」

侯醫生指出,這組異常的基因就像計時炸彈般,若遇到一些環境誘因,便會隨時發病。「酗酒和壓力是常見誘發牛皮癬的因素,像Mandy 的個案,她每次遇到壓力,其牛皮癬也會病發。此外,由於陽光中的紫外線能有效抑制體內的免疫系統,所以牛皮癬於夏天的發病率較少。但到了冬天,天氣較為乾燥,再加上穿衣較多,陽光又距離地球較遠,紫外線難以發揮功效,以致牛皮癬於冬季較為嚴重。」

牛皮癬是一種慢性的皮膚疾病,但它除了影響皮膚外,亦較常見引致指甲病變。侯醫生表示:「牛皮癬或有機會令指甲的灰質層變厚、指甲變形,甚至導致真菌感染。此外,亦有約10%的牛皮癬病人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關節問題,而牛皮癬患者患上強直性脊椎炎的機會亦較高,這相信是因為兩種疾病也是跟同一種基因出現異常有關。」

過往,用於治療牛皮癬的藥物有限,亦有一定的副作用,故病情較難控制得宜。侯醫生解釋,傳統治療可分外塗及內服藥物兩方面,前者較常採用保濕劑、焦油性藥物、類固醇、維他命D 衍生物等,外塗於皮膚上,滲透性低,只能控制病情,或適合病情較輕微的病人;後者較常採用的藥物有環胞素、喋呤及維他命A 衍生物,以抑制免疫系統的活躍性。此外,醫生亦可使用紫外線進行治療,惟上述藥物均有副作用,對肝、腎、血壓均有一定損害,所以在治療上受到一定限制。

然而,近10 年間出現的生物製劑,是治療牛皮癬的一大躍進。生物製劑可針對免疫系統發病的環節進行治療,大大減低復發及改善病情,但又不會對身體造成任何傷害。而且,愈早進行治療,效果愈理想。因此,侯醫生提醒,若發現表皮出現角質化,應及早找專科醫生診斷和確診,切勿胡亂塗抹藥膏,錯過治療的黃金期。

一般人容易把牛皮癬與俗稱「生蛇」的帶狀疱疹混淆,特別是單靠觀察照片時,其表現較為相似。然而,侯醫生指出兩者有很大分別。「牛皮癬是慢性的皮膚疾病,表皮出現角質化;但生蛇一般較為急性,且皮膚上布滿充血性的水泡,是病毒感染所引致的。帶狀疱疹較常見於年紀較大的人,並於治癒後不會復發。」

侯醫生又稱,皮膚上出現個別的斑塊紅疹及脫皮,除了是牛皮癬的病徵外,也可能是初期的皮膚癌、皮膚淋巴癌、梅毒等皮膚病變。所以若屬懷疑個案,醫生除了臨床觀察病情外,往往需要抽取少量皮膚組織進行分析和化驗才確診。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