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精神、情緒與癌症有何關係?

現代醫學認為人體發生疾病,與生物、心理和社會環境有關。因此,我們要預防和醫治疾病就要從這三方面來考慮。人類的癌症是一類疾病,它的發生也與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環境因素有關。精神、情緒是心理因素的具體表現。

精神與情緒的好壞和癌症的發生發展有密切關係。

這在古今醫學中早有論述,早在二千年前,《內經》就提出了心理因素與身體疾病相關的概念。例如「喜怒不節則傷髒。」「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等。祖國醫學認為腫瘤是由於七情鬱結,脾胃受傷等原因,以致氣血凝滯的結果。我國元代醫生朱丹溪認為乳岩(癌)是由於經常憂愁、鬱悶、憤怒等情緒不好所引起。

古希臘的珈倫醫生曾注意到:憂鬱的女子比樂觀的女子更易得癌。19世紀的醫生佩吉特說:在牽腸掛肚、憂慮失望的情緒之後,癌症往往會趁虛而入,這樣的病例不計其數。

到20世紀50年代,一位名叫勞倫斯・萊香的美國心理學家對一組癌症病人作了調查研究,他發現了一個特點,癌症病人中大多數人從童年起便開始經歷失去父母或親屬的悲傷。喪親的遭遇養成了他們緘默少說話的個性,成年後變得不愛交際,缺乏工作的熱情和生活的理想,經常顧影自憐,鬱鬱寡歡。他們漫長的一生,經常沉溺在無望或孤獨之中。

德國的學者巴爾特魯施博士調查了8000多位不同的癌症病人,也發現了大多數病人的癌症都發生在失望、孤獨和其他懊喪這種嚴重的精神壓力發生時期。

斯蒂文・格里爾博士對160位被倫敦醫院接納的乳腺腫瘤病人作了觀察,其中部分病人是癌症,部分病人則不是。博士發現,非乳腺癌病人中有60%能無拘無束地表達他們的情感,在乳腺癌病人中只有三分之一能做到這一點,其餘三分之二都傾向於壓抑他們的情感。

在80年代,上海某醫院調查200例胃癌病人,發現他們共同存在長期的情緒壓抑和家庭不和睦。北京市有一組資料,用對比方法調查,發現癌症病人中既往有明顯的不良心理刺激的高達76%,而一般病人中有明顯不良心理刺激的只有32%。

以上許多調查研究說明不好的精神、情緒,不良的心理狀態、社會刺激因素是一種強烈的促癌劑。精神與情緒不好有明顯的促癌作用,有沒有實驗加以進一步證明呢?

有動物實驗的例子,例如有人將6隻狗,長期人為地造成精神緊張,其中的3隻狗在約16歲左右因癌症而死亡,同時有4隻狗,飼料相同,在較正常環境中生活,作為對照組。這4隻狗活到老,沒有得癌。這說明實驗動物常期的驚慌、恐懼,不能很好休息使動物抗癌能力降低,比較容易得癌症。

有醫生給丈夫因癌症死亡的一批婦女作測定,發現她們身體內可殺傷癌細胞的淋巴細胞的活力明顯下降,說明這些婦女的免疫功能是下降的。現在我們知道,如果指一個人不健康應該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身體上病痛,另一方面是精神情緒上的、心理上的不健康,如長期的驚慌、恐懼、悲痛、憤怒、緊張、不滿、憂慮、家庭不和睦等。有以上情況的人,他體內的免疫功能是下降的。免疫功能下降使人較容易生病,也較容易得癌。經研究現在已知道,長期的精神、情緒的不好,能引起內分泌的不平衡和淋巴系統的功能紊亂是造成免疫功能下降的原因。

說明免疫能力的好壞影響著癌症的發展,還有以下例子:

在臨床上看到這樣的例子:在丈夫因病逝世後一、兩年,妻子因長期鬱悶而發生癌症,這是在體內免疫功能降低的情況下發生的。也有的人在生前沒有癌症的症狀,在死後屍體解剖時發現他是癌症病人,這可能這位病人在生前的免疫功能控制住了癌症的發展。還有一位胃癌病人,手術治療後很正常地生活了19年,因蘭尾炎手術時才發現腹內淋巴結已有癌細胞轉移。這說明由於免疫功能正常,病人和癌細胞和平共處了19年。

從精神、情緒上如何防癌呢?

所以,我們要保持樂觀情緒,振作精神,善於自我安慰,自我解脫,工作有勞有逸,保持良好的同事關系,良好的群體和家庭關係,避免急燥、暴努或鬱鬱寡歡,對預防癌症是非常有利的。

有些人錯誤地認為「癌症是不治之症」,雖然他患癌後已得到妥善的治療,但是,他心中仍然非常緊張,情緒低落,對一切不感興趣,睡不好,吃不香。像這種樣子,他的免疫功能就會降低,就有利於癌症的復發或轉移。對這種情況要做解釋工作,要培養樂觀情緒。近十多年國內外的醫學研究,已有很大進步,許多早中期癌症病人可以治癒;即使是晚期病人,經過合理治療,一部分可能治癒,另一部分可以減輕痛苦,延長壽命。所以癌症病人要樹立起戰勝癌症的信心,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積極配合醫護人員,調動身體內的免疫功能,向癌症作鬥爭。如果精神上振作不起來,再好的治療也難充分顯出療效。精神和情緒不好可以使病情加重,樂觀的精神情緒可以促使病情好轉。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