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後視神經炎概述
球後視神經炎(Retrobulbar neuritis)一般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以後者較多見。由於視神經受侵犯的部位不同,球後視神經為可分許多不同類型:病變最常侵犯視盤黃斑束纖維,因該束纖維在球後眶內段視神經中央部分,故又名軸性神經炎;當病變由神經鞘膜侵犯視神經的周圍纖維束時,則稱為神經神經周圍基質炎,這僅為病理改變,臨床上不易確診;如果視神經纖維整個橫斷而受累時則無光感呈黑蒙,稱橫斷性視神經炎。
【診斷】
根據視力及眼底,特別是視野檢查,典型者易診斷。色覺對比敏感度試驗及VEP等檢查均有一定輔助診斷意義。腦脊液中異常細胞,γ-球蛋白增高、病毒抗體滴定度增高等均可見,應懷疑為多發性硬化症。腦脊液中單克隆抗體90%可增高,但非特異性HLA-A3和B7亦有助於診斷。
【治療措施】
同視神經炎。對重症病例,經激素等治療無效者,可選用上頜竇入路開放篩竇、蝶竇,在手術顯微鏡下切除視視管內下壁對視神經減壓,改善神經營養,有利於視神經機能恢復。一般急性期常可取得良好效果,嚴重者可導致視神經顳側萎縮甚至全萎縮而失明。慢性期發展緩慢,多為雙側性。常由於延誤治療或病程遷延較久而導致視神經顳側明顯萎縮,預後則較左。
【病因學】
上述神經炎病因均可作為本病的致病原因。急性者多由鄰近的炎症病灶引起,如鼻竇炎,特別是後組篩竇及蝶竇炎症或囊腫者更易誤診。鉛、砷、甲醇、乙醇等中毒、眶蜂窩織炎顱底腦膜炎等均可引起;慢性者多由維生素B族缺乏,妊娠及哺乳,糖尿病,脫髓鞘病(多發性硬化在國內並不罕見,但較西方仍明顯為少。而視神經脊髓炎現多認為屬多發性硬化變異型),家族性視
神經萎縮(Leber病)所引起特發性仍佔1/2左右。
【臨床表現】
常為單眼發病,也可累及雙眼,多呈急劇視力減退,甚至無光感。瞳孔中等散大,直接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眼球運動時有牽引痛或眶深部痛。早期眼底正常,晚期,可有視盤顳側程度不等的色淡。視野有中心、旁中心及啞鈴狀暗點,亦可見周邊視野縮小。應強調檢查中心視野而不是周邊視野,同時應強調用紅色,儘可能用小視標檢查。當鍛鍊或熱浴時出現一時性視力模糊,而在較冷溫度下或喝呤飲時視力又可增進性,這種現象稱Unthoff征。多見於多發性硬化及Leber病引起視神經炎中,其他視神經炎中亦可見該征。推測該征與體溫增高可直接干擾軸索的傳導和釋放化學物質有關。
【鑑別診斷】
本病應考慮與下列疾病鑑別:
1.屈光不正
特別是遠視和散光者,可有眼痛、頭痛及視物不清,視盤改變類似視盤炎,極易誤診。驗光檢影可證實,配鏡可性病自覺症狀。
2.角膜薄翳或晶體後囊輕度混淆
多由於臨床檢查疏忽所致,經裂隙燈檢查可以確診。
3.癔病性黑蒙
瞳孔無改變,有發作性特點。視野檢查呈螺旋狀縮小。有明顯的誘因史。可通過暗示療法治療。
4.詐盲
雖訴有明顯視力障礙,但長期客觀檢查無陽性發現,多種詐盲試驗有助鑑別,VEP正常可即刻排除。
5.顱內腫瘤
特別是蝶鞍區佔位性病變,早期可呈球後視神經炎改變,視野及頭顱X線有助診斷,頭顱CT及MRI更有助於早期發現。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