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痛兼持續腹瀉可能是大腸癌的徵狀,不容忽視。有醫生指出,大腸癌多是由良性息肉發展而成,若家族有大腸息肉家族的人士,發生癌變的機會高達100%,故必須密切監察,其中大便習慣有異,經常有腹脹、腹痛等問題,便應盡早檢查,有助及早發現與治療。
根據本港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顯示,2010年大腸癌新增個案有4,370宗,死亡個案亦有1,866宗,排行本港十大癌症的第二位。大腸癌的成因多與低膳食纖維、多紅肉及加工肉類的飲食習慣有關,而且缺少運動、肥胖、飲酒以及有遺傳性腸病,均屬於高危因素。通常糞便帶血、嘔吐、貧血和體重下降是主要病徵。
至於排便習慣有異也是重要病徵,如台灣一名29歲外籍交換學生,因腹瀉3天且有腹痛、便血,到當地醫院接受大腸鏡檢查,經切片確診為大腸癌。台灣的新光醫院健檢中心內視鏡室主任劉玉華表示,大腸癌大部分是由早期良性息肉發展而成,惡性病變過程需要基因突變及5至15年時間;若家族史中有大腸息肉病變的患者,發生癌變則高達100%,而且有一半機會遺傳至下一代。而該名學生的家族病史中,有3位成員患大腸癌病史。劉玉華續指,近年來飲食西化、生活習慣改變,大腸癌患者亦增加,而且患者年齡亦愈趨下降。
另外,該院健康管理部主任高尚志則說,大腸鏡是檢查大腸疾病的最佳方法,但很多人一聽到「大腸鏡」,便直覺地認為不但要空肚、吃瀉藥、還要忍受檢查時的不適及風險,因此退避三舍。根據02年《美國腸胃醫學期刊》的調查亦發現,阻礙大腸鏡檢查的原因中,要吃瀉藥清腸排首位,其次是害怕作大腸鏡時所造成的不適。高尚志也提醒,由於早期大腸癌症狀不易察覺,故建議40歲或以上、有家族史人士,應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一旦發現有血便、大便潛血檢查陽性、不明原因的貧血、大便習慣改變、體重減輕、大便變細、經常腹脹、腹痛等問題,應早日接受檢查,才能早期發現及治療。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