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體有許許多多器官組織都可能得癌症,如皮膚有黑色素瘤,腦部有腦瘤,胃有胃癌;但有一些器官是很少得癌的,也可說幾乎沒有,那就是心臟、脾臟、小腸(包括十二指腸)。
心臟腫瘤很少見,原發性腫瘤就更罕見,轉移性腫瘤是原發性的20-40倍。原發性腫瘤即使發生,也多為良性,大部分是心房黏液瘤(Myxoma),很多是甲狀腺低下的併發症。心臟惡性腫瘤甚少見,有惡性血管內皮瘤、橫紋肌肉瘤、惡性間皮瘤、纖維肉瘤等,極為罕見。
脾臟也有良性與惡性的腫瘤。脾臟與心臟不同的地方在於,脾臟是惡性腫瘤常常轉移的對象,原發性惡性腫瘤則大部分是淋巴癌,因為脾臟也屬於淋巴系統。原發性脾臟良性腫瘤常見一堆死細胞,不知從何而來,因為脾臟也是清除代謝血液中細胞的器官。原發性淋巴癌常見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與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都不常見。
小腸占胃腸道全長的75%,粘膜表面積約占胃腸道表面積的90%以上,但是小腸腫瘤的發生率僅占胃腸道腫瘤的5%左右,惡性腫瘤則更為少見。小腸良性腫瘤有腺瘤、平滑肌瘤,惡性腫瘤以惡性淋巴瘤、腺癌、平滑肌肉瘤、類癌等比較多見。
心臟只有體重的1/200,卻負責供應全身的血液;脾臟要破壞血液循環中老舊的紅血球,將血紅素與鐵分離;而小腸要負責消化,經常活動,溫度常年在攝氏40度以上。這三個器官溫度都比較高,所以有「癌症並不容易發生在溫度高的器官上」此一說。
其他消化道,如食道、胃、大腸、直腸,還有肺、卵巢、子宮等,因器官溫度沒有這麼高,罹癌率都比較高。
多運動,不但可增加新陳代謝,也可加速排出體內有毒物質,體內的廢物和血液中的多餘養分被燃燒,轉換成汗水和尿液排出,等於在體內做一次大掃除;泡澡也可促進血液循環,使得內臟和肌肉得以補充到氧氣和養分;這兩者都算是防癌的好方法。
在食物攝取上,可服用一些健康高熱量食物,如乳酪、蕎麥麵、黑麵包、糙米、魚貝類、根莖類蔬菜、海藻、薑、蒜、蔥、味噌、蘋果、櫻桃、葡萄、黑糖、紅茶………冬天可多喝一些生薑水,不好喝的話加入一些紅糖。中醫有「生薑能去百邪」之說,英國坊間也可見到許多薑餅,對防癌保健都有一定的效用。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