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乳癌關注月 警覺胸襲高危因素

每年的10月為國際乳癌關注月。香港的乳癌發病率為亞洲最高地區之一,據本港乳癌資料庫最新的統計顯示,本港四十歲以下的確診年輕患者比例,較外國為高。本地專家提醒,缺少運動、未有哺乳及精神壓力過大等,均為罹患乳癌的三大高危因素,故市民宜小心提防。

年輕患者勢增

香港乳癌資料庫督導委員會主席張淑儀醫生(上圖)指出,香港每十萬名婦女中,約有五十五人罹患乳癌,發病率與新加坡同屬亞洲首位,為本港最常見的女性癌症。據香港乳癌資料庫最新的報告指,此症病發高峰期為四十歲以上,不過四十歲以下的確診年輕患者亦高達百分之十四,故即使年輕婦女亦不應忽視此症。

張淑儀續指,雖然現時乳癌的確切成因仍有待研究,但已知與家族遺傳有密切關係。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研究指出,若家庭成員如母親、姊妹或女兒曾患此症,家人的病發機會會比常人高一倍,但從乳癌資料庫統計中發現,本港因遺傳致病的個案並不多。相反運動不足、未有哺乳及壓力過大,才是本港婦女罹患乳癌的三大高危因素。有醫學研究指出,恆常運動有助減少癌細胞形成,故建議市民,尤其是年輕人,應培養每日運動三十分鐘的習慣。而未有哺乳的婦女也會因乳房細胞不穩定而增加病變機會。最後精神壓力過大也是本港女性患者的常見致病因素,因壓力過大有可能增加壓力荷爾蒙,即皮質醇的分泌,從而削弱人體免疫力,增加患病機率,故建議女性應學會適當地釋放壓力,以及每月自我檢查,方為健康。

少吃飽和動物脂肪

坊間有指,常吃牛奶製品或較易增加乳癌的風險。張醫生表示,全脂的奶類製品包括芝士、牛油、奶油等,均含有較高的飽和動物脂肪,常吃除會增加體內雌激素,更可能引致肥胖問題,令患乳癌風險上升。建議市民應改為進食低脂及脫脂的牛奶製品,更為健康。此外,高脂肪的紅肉如肥牛、腩肉等,亦屬高飽和動物脂肪,建議大家應養成多菜少肉的飲食習慣,才是有效防患之法。

每月自檢乳房變化

張醫生指,四十歲以下的成年女性,雖然未達乳癌高危病發年齡,暫時未需要定期接受乳房X光造影檢查,但亦不能對此症掉以輕心,應多留意乳房的變化,每月以觀察和觸檢方法為自己檢查,以及最少每三年接受一次醫護人員檢查,方為健康之法。自行檢查方法如下:

•雙手自然下垂,站立在鏡子前,觀察乳房外形、大小、是否有不對稱。

•雙手舉高置於頭後方,挺胸並觀察乳房表面有沒有凹陷、凸出、脫皮等情況,宜左右轉動身體,分別從正面和側面等不同角度作仔細觀察。

•觀察乳頭時,以拇指和食指輕,如有少量的白色分泌物為正常現象,但如果出現流血或分泌物異常,即應立刻求醫。

•平躺下來,在一側的肩下墊個小枕頭或折疊的毛巾,並將同側的手枕於腦後,另一隻手觸壓乳房檢查是否有腫脹或腫塊,檢查範圍必須至腋下為止。另一側以同樣的步驟重複一次。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