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與青光眼,原是眼晴隨年紀增長的退化症。然而,近10 年間,被確診患上白內障或青光眼的病者的年紀漸趨年輕。眼科醫生指出,由於這兩種眼疾於早期並沒有明顯的病徵,因而往往容易被忽略。視力隨後會逐漸下降,嚴重者甚至失明。不想掉進黑暗世界,就要好好保護一雙靈魂之窗,嚴防視力隱形殺手。白內障是由於眼內的晶狀體混濁而成,它令眼睛的透光率減低,從而影響視力;而青光眼則是由於眼球內的壓力太高,以致損害了視神經和感光細胞,影響視力,甚至失明。養和醫院眼科手術中心主任、眼科專科醫生曾雁表示:「這兩種眼疾常見於老年人身上,然而近10 年間卻發現,患有上述眼疾的年青人的求診數字不斷增加。以青光眼來說,每100 位40 歲以上的成人,便有兩位患有青光眼。而近年40 多歲做白內障手術的人數亦不斷增加,這相信跟本港近年患上近視或糖尿病人數不斷上升、醫學進步,醫生能及早確診等原因不無關係。」
事實上,自90 年代中開始,白內障已可以微創手術進行治療,較以往傳統的囊外白內障摘取手術,需要以手術刀在角膜邊緣割開較大的傷口,取出晶體,再植入人工晶體先進。最新的細切口白內障手術,無論手術創傷或風險都已大大降低。曾醫生表示:「病人做手術的年紀提早了。過往我們會建議病人等白內障比較熟了才動手術,一般患者年齡已到七、八十歲,但現在只要輕微影響視力,也可以考慮動手術進行治療。而且,如果病人手術前有近視、遠視或散光,更可透過適合的人工晶體矯正,一舉兩得。」患有白內障的眼睛,視力會變得模糊不清,在陽光或強燈之下,看東西有眩光和多重影像,物件原有的顏色亦逐漸減退。另外,有些人的近視或遠視會變差,或會一下子增加數百度。當白內障成熟後,整個晶體會變得白茫茫的一片,視力會下降到只能看見搖動的手掌、數手指或只能感受到光照射。曾醫生表示:「白內障的初期,一般對視力並沒有明顯的影響,故此我們只會觀察和跟進,患者可一年作一次檢查,以跟進病程。如果只是近視輕微增加,更換眼鏡度數便可。當視力下降,以致影響日常生活或工作,便可考慮接受手術。」
青光眼在本港是主要的致盲疾病,可分為急性、慢性及正常眼壓青光眼,曾醫生解釋:「急性青光眼只會發生在老年人身上,患者會感到眼痛、頭痛和嘔心;慢性青光眼則跟年紀和深度近視有關,患者的視力會慢慢減退,視野範圍慢慢收窄。至於正常眼壓青光眼,其成因卻並非由於眼內壓過高。患者的眼內壓處於一般正常水平,但卻有青光眼的病徵。」然而,不論是哪一類青光眼,患者初期均沒有明顯的病徵,所以均需要眼科醫生經檢查後才能發現得到。
如上述所言,青光眼是由於眼球壓力過大引致的,治療方面也針對減低眼球壓力。「一般會處方眼藥水以減低眼內壓到安全水平。最初可以只需滴一種藥水,但當病況愈趨嚴重時,則按需要增加至兩、三種藥水,且為了控制病情,患者需要長期滴眼藥水。到了藥水不能控制病情時,我們會考慮進行青光眼引流手術,以減低眼內壓。」
曾醫生續稱:「如果是長者的急性青光眼,我們會先建議患者做白內障手術。因為過熟的白內障會變厚或是出現蛋白滲出的情況,這不但令虹膜迫近角膜,增加了眼球的壓力,還會引致身體出現免疫性發炎,情況嚴重者更會失明。」曾醫生提醒,急性青光眼發作時動手術風險很高,隨時有眼球出血等併發症發生。所以,還是先檢查及治療青光眼,情況穩定後,再做手術。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