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資訊分享] 父母應要警惕嬰兒發燒的陷阱

一般情況下,寶寶發燒會讓父母心急如焚,往往認為事態很嚴重,其實發燒是寶寶生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不過有時候發燒並不是生病,很多家長認為發燒溫度越高病情越嚴重,父母過於擔心寶寶,所以寶寶一旦發燒父母很容易掉進下面這些「陷阱」裡!

一、體溫高就是生病

剛剛升級為媽媽的曉靜,抱著襁褓中的寶寶來醫院尋求醫生幫助,曉靜說寶寶近3天以來一直發燒不退,用藥效果也不好。醫生詳細為寶寶做了身體檢查,並做了血常規等化驗,都沒有發現異常體徵。曉靜不解地問醫生:「寶寶為什麼會發燒呢?」醫生告訴她,是由於給寶寶穿得太厚,妨礙了皮膚散熱,才導致體溫升高的。

寶寶體溫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吃奶、運動、哭鬧等均可使體溫暫時升高達37.5℃,甚至達38℃,尤其是新生兒或嬰兒更容易受上述條件影響。另外,測體溫的方法也影響所測體溫的真實數值,如腋表、口表、肛表所測得數值依次相差約0.5℃,即腋表最低,肛表最高。測腋溫的時間應以10分鐘為佳。因此,寶寶的體溫可波動於一定範圍,暫時的體溫升高,只要全身情況良好,又無其他症狀,可認為正常現象。

二、熱度越高,疾病越重

很多家長認為,發燒越高,孩子的疾病越重;體溫不升或發燒不重,就表明寶寶無病或病情較輕。其實,發燒高低與病情不一定平行,如寶寶患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體炎等發燒可達39℃以上,但如果孩子精神好,預後效果一般都較好。相反,體質虛弱的患兒或新生兒、早產兒,即使感染很嚴重,亦可見體溫不升高或僅見低熱,只是精神顯得比較疲憊,像這類寶寶的家長更應提高警惕,當寶寶出現身體不適時,不要因為未見發燒,而掉以輕心,耽擱了治療。

三、寶寶發燒必須吃退燒藥

許多家長一見寶寶發燒,就立即使用退燒藥,其實,這是一個可怕的錯誤做法。因為發燒是人體防禦疾病和適應內、外環境溫度異常的一種代償性反應,而且能為醫生診斷疾病和判斷預後提供信息。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發燒也是一件好事,退熱處理不當可挫傷機體的自然防禦能力及影響醫生對疾病的診斷。因此,在未弄清發燒的性質之前最好不要用退燒藥。除非測寶寶的口溫超過39.5℃,有引起腦細胞損傷的危險或既往有高熱驚厥史的,才考慮應急使用退燒藥。

四、用抗生素治療發燒最好

許多家長一發現孩子發燒,就哀求醫生給寶寶用抗生素治療,有的家長自行給寶寶吃抗生素。在某些家長看來,孩子發燒理所當然要用抗生素。事實上引起發燒的原因很多,抗生素只能用於由細菌感染所引發的發熱。而一般的發熱只需用酒精擦浴、額部放置冰袋等物理降溫和使用普通的退熱劑,就可達到暫時降溫的目的。俗話說「是藥三分毒」,濫用抗生素不但會帶來各種毒副反應,而且可能導致菌群失調,產生耐藥性。

五、熱退便意味疾病痊癒了

很多家長認為寶寶熱退了,就是疾病痊癒的標誌。其實,發燒只是某種疾病表現出來的一個單一症狀,熱退只表明機體產熱與散熱的調節機制暫時恢復正常,並不等於疾病痊癒。只有祛除病因,從根本上糾正疾病的發病基礎,才意味著疾病的治癒。

小貼士:識別寶寶發燒的方法

孩子體溫異常升高也就是發燒,與哭鬧後造成的體溫升高是不同的。發燒時不僅體溫增高,還同時存在因疾病引起的其他異常表現,例如面色蒼白、呼吸加速、情緒不穩定、噁心、嘔吐、腹瀉、皮疹等。由於小兒個體差異和導致疾病原因的不同,發燒的表現和過程存在很大的差別。比如同樣是肺炎,有的孩子發燒不高,有的孩子則高熱達39℃~40℃;又比如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熱可持續2~3天,而敗血症可持續數週。

孩子發燒的起病有急有緩,有的先有寒戰繼之發燒,有的發熱很高但四肢及額頭髮涼。所以,用手觸摸四肢及額頭很難察覺發燒,而觸摸胸腹部就會感覺到小兒發燒。

怎樣才算發燒,確實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除了量體溫外,還要仔細觀察孩子的各種表現。正常人體溫在一定的範圍內波動:一般腋窩溫度為36℃~37.4℃,體溫超過37.5℃定為發燒(俗稱發燒),如果進一步劃分的話,37.5℃~38℃為低度發燒,38.1℃~39℃為中度發燒、39℃~40.4℃為高熱,超過40.5℃為超高熱。家長瞭解這些,一方面可以做到心中有數,另一方面可以為醫生提供較可靠的信息。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