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患黴菌性腸炎有哪些表現?應如何治療,針對小兒患黴菌性腸炎有哪些表現這個問題做如下介紹:
黴菌性腸炎多發生於營養不良、體質衰弱、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或激素的小兒,常伴有鵝口瘡。
黴菌感染的病原以白色念珠菌為主,少數為曲菌和毛黴菌。隨著抗生素在小兒中廣泛應用,黴菌性腸炎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以夏秋季多發。人工餵養兒比母乳餵養的高3~4倍。這裡提醒家長,在人工餵養時,應避免通過牛奶、奶瓶或手被黴菌污染而感染此病。
黴菌性腸炎常表現為遷延不癒,大便色黃而稀,泡沫較多或帶黏液。有的呈豆腐渣樣,可伴低熱、厭食、煩躁、面色不佳、體瘦,常有鵝口瘡、肛門周圍有真菌性皮炎或其他部位的黴菌感染病灶。這種腹瀉使用抗生素治療不僅無效,反而會加重病情。大便鏡檢可發現黴菌抱子和/或菌絲,培養時有黴菌生長。
治療黴菌性腸炎應採用以下方法:
(1)立即停用所有廣譜抗生素。
(2)服用抗黴菌藥物。如制黴菌素每日5萬一10萬單位/千克體重,分3次口服。如伴有鵝口瘡的患兒,可先用3%蘇打水漱口,再用1%龍膽紫涂口腔,每日2次。
(3)調整腸道正常菌群。如乳酶生、媽咪愛等。
(4)支持療法。可少量補充小兒氨基酸、小兒脂肪乳、血漿、新鮮血等。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