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消費者到生產者
撰文:關顯彬兒童理財教育顧問
欄名:親子——兒童理財
荷蘭有一個女王節,類似我們的兒童節,但節日的內容卻完全不同。在荷蘭,這一天對孩子們來說,是要當一天勞動生產者。當天全國各地隨處可見跳蚤市場,孩子們是最棒的商家。所有商店都會在這天停業,騰出街道讓這些小商人大展身手。
孩子們為了這天利用了一年的空餘時間精心設計,準備道具及打扮,給自己的商品標價、宣傳,與客人討價還價等。而每個孩子都會認真投入,為的是學會賺錢。黃昏時份,當地政府為了鼓勵和祝福辛苦了一天的孩子,會動員街頭樂隊巡迴演出。通過這一天的體會,孩子不僅明白金錢的寶貴和勞動的意義,還學會經濟的基本含義。在被舉為「世界上做生意最理想國家」的荷蘭,孩子們通過女王節,就熟悉了明確的經濟觀念,也深深體會到賺錢的不容易。
可是,與荷蘭不同的世界各地,兒童節卻是孩子們的消費日,孩子們不停盤算要買甚麼?去哪兒玩?父母都把這一天視為補償孩子的節日。
理財教育面對最大的問題是:父母一直認為孩子消費是天經地義的事。年輕人近年不斷陷入信用卡債務危機,我們能不能把這種現象理解為父母長期以來只是教育孩子「吃魚」,卻不教孩子如何「釣魚」的後果呢?
父母們再不改變觀念,就無法改變現實。尤其是對那些只用消費者的眼光看待世界的孩子,更應該讓他們懂得站在勞動生產者的立場,好好思考和判斷事情。只要我們稍微多用心,我們就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體會勞動生產者的角色,能讓孩子從消費者轉為生產者,擁有健全的經濟意識,以嶄新的角度看待世界,孩子才會漸漸地成為一個理財的好管家。
新一年開始,父母們應該讓孩子明白真正要繼承的不應該是錢,要讓他們對自己人生負責,讓他們明白通過辛勤的勞動來換取報酬,才是留給孩子一生受用的「最好遺產」。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