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經常或間歇出現肚痛不適、腹瀉、便秘等排便習慣失調毛病,可能是患上腸易激綜合症。醫學界現時以止瀉、止痛或瀉藥來紓緩病情。中文大學發現中藥能有效改善病情,約46%患者服用由七種中藥製成的湯劑後病情改善,較西藥只得29%效果更佳,其中一種藥材是常用於治療腹脹瀉泄的白朮。記者:梁德倫
本港現時約有31萬人患腸易激綜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學講座教授陳家亮指,IBS 難以根治,只能依賴藥物紓緩病情。該病成因暫時未明,大部份患者都會出現情緒病如焦慮症、抑鬱症。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於05至07年,進行一項中醫藥對IBS 的療效研究。研究邀請84名IBS 患者並分為三組,每組28人。第一組服用含七種中草藥湯劑和不含藥力的腸蠕動抑制劑,第二組則服用腸蠕動抑制劑及無藥力但色味相同的中草藥安慰劑,最後一組則無論中草藥抑或西藥都服用沒有藥效的安慰劑。領導研究的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主任沈祖堯指,研究發現各組病人在服藥八周後,有46%中草藥組病人都改善病情,如減少腹痛、肚瀉、便秘等次數。但西藥組病人就只得29%人病情得到改善,相反安慰劑組別病人有39%改善病情,可能與情緒反應有關。
沈祖堯指中醫藥對醫治腸易激綜合症療效較傳統西藥高。
白朮
患者發病腹痛厲害
此外,各組病人在停藥八周後,中草藥組仍有42%病人表示病情有改善,但西藥組及安慰劑組則分別只得25%及31%。沈祖堯指,由於正就研究成果申請專利,故未能透露各中草藥成份,但其中一種中草藥是白朮,具健脾及止瀉功效。今年60歲的黃先生早前參與中大該項研究,患病十多年的他在發病時會腹痛至「標冷汗」,每天會肚屙三、四次,令任職跟車送貨的他上班時非常不便,也惹來同事微言。黃先生平常進食又要避開生冷食物,否則會出現肚瀉和疼痛。參加研究服用中藥後,病情已有明顯改善,每天維持一次排便。陳家亮提醒,IBS 患者的病症狀與大腸癌患者相近,都是腹痛、大便質地由堅實變得稀爛,腸內鏡檢查卻找不到異常。故建議50歲以上患者應留意及檢查是否與癌病有關。該系會進一步邀請150名患者參與同類型研究,但中草藥成份會增加至20種,以研究中草藥的療效。查詢熱線:63482059。
腸易激綜合症患者黃先生(左)發病時肚痛至「標冷汗」。黃耀興攝
from
http://appledaily.atnext. ... art_id=12095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