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資優兒童近年備受關注,沈詩鈞9歲入浸會大學,何凱琳14歲考進中文大學醫學院。為催谷子女,家長軟硬兼施要幼兒學多種語文、唱歌、繪畫等,但其實一切也講天資及學習自發性。有兒童曾患輕度自閉,3歲才懂說話,但原來是個智商逾130的天才,他自小不斷主動看課外書,成功在美國史丹福大學在港舉辦的「資優生選拔大賽」兩度獲獎,14歲已有機會修讀該校的大學課程,預先修取學分,為入讀外國名校鋪路。

陳栢合(左)、吳楨浩(中)及周玉婷(右)在史丹福大學的本港資優生選拔賽中獲獎,有機會修讀該校的課程。
回復正常英數俱佳
史丹福大學「資優兒童培育計劃(EPGY )」在本港舉辦的第六屆「資優生選拔大賽」,共約1,000名中小學的尖子參加,比賽分數學及英文寫作兩個項目,每個年齡組別各設數個優異或特別優異獎。數年前,何凱琳曾在同一屆比賽中,罕有地於兩個項目同時獲獎,今屆參賽者中亦有一位的成績媲美她,他便是現年14歲的吳楨浩。
吳楨浩兩歲時已對數字特別敏感,1至100、1,000,他可熟練地寫出來,但要到3歲才懂說話,更有輕度自閉,幸其父母及時找心理醫生協助,令他回復正常之餘更成功發揮潛能。
他說:「我小學開始好鍾意睇書,數學書、英文小說乜都睇;四年級時被學校推薦第一次參加呢個選拔賽, 數學項目度 獎,咁之後就開始同世界各地資優生,一齊 網上修讀佢 提供 特別課程,讀比自己高幾級 數學理論。」
今年讀中二的他,罕有地再於此計劃連奪數學特別優異獎及英文作文特別優異獎,現時他可選擇赴史丹福大學讀暑期班或繼續透過網上學習,預先修讀數學科課程,向入讀著名大學及當數學家的夢想進發。
7歲童看《三國演義》
另一名7歲資優小二生陳 合的天才之路亦已起步,愛看《三國演義》的他讀幼稚園時已拿姐姐二年級的數學功課來做,小一時得全級第一名,今年獲學校推薦參賽,取得最高分數,獲特別優異獎兼5,000元獎學金,可開始在網上修讀更高級的數學理論。不過,當被問及是否希望如沈詩鈞般提早入大學時,他的答案是「其實我想做消防員……」
人各有志,英文寫作項目15歲組別的得獎者周玉婷,憑自小不斷看英文書,第二次在此比賽中獲獎,她坦言將來最想做的不是作家,而是「女大狀」。
特稿:得獎人可讀史丹福課程
美國史丹福大學資優生選拔大賽由該校Education Program for Gifted Youth (EPGY )設計及主辦,每年舉行一次,對象是年齡介乎7歲至16歲、由學校推薦的學生,今屆由本港30多家學校派出共超過1,000名資優生參加,比賽採用史丹福大學專為分析資優生能力而設的才能測試,並將有關成績和世界各地同齡的資優生比較。
每年得獎人數有分別,今屆有70名資優生獲獎,他們會被推薦修讀EPGY 在港授課的資優課程,學費自付;其中在數學項目中獲獎的,更有機會越級修讀史丹福大學課程。計劃總監梁綺文稱,這些課程已獲美國史丹福、哈佛及普林斯頓大學認可,預先修讀有助增加入學機會;一旦成功入學,所得學分可於入學後扣減。參考網頁:
http://www.infokids.com.h ... search08chi.htm